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晚上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一时也不放松。刘琨(271一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任并州刺史,愍帝司马邺时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招抚流亡,与刘聪、石勒对抗,对晋朝忠心耿耿。后为石勒战败,投奔段匹碑,不久被害。其诗作慷慨激昂,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刘琨年少时志向远大,才华纵横,和祖逖相交甚厚,常同床共寝,闻鸡起舞。他听说祖逖被任用,很是感慨,给亲朋写信说:“我头枕武器以待天亮,立志扫平敌寇,只是常担心祖逖抢在我的前面。”

【出典】:

晋书》卷62《刘琨传》1690页:“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例句】:

宋·李璮《水龙吟》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鲁迅《伪自由书·文人无文》:“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


连动 枕着兵器睡觉或休息,等待天亮。形容士兵保持警惕,或迫切等待投入战斗。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朕这里,不光有封赏的恩旨,更有八十万铁骑~!”△褒义。多用于战事方面。→严阵以待 ↔偃旗息鼓。也作“枕戈达旦”、“枕戈以待”。


【词语枕戈待旦】  成语:枕戈待旦汉语词典:枕戈待旦

猜你喜欢

  • 月城

    大城门外的小城,用于屏蔽城门,又称“壅城”。《新唐书《李密传》:“世充乘胜进攻密月城。”【词语月城】   汉语大词典:月城

  • 邯郸一枕

    同“邯郸梦”。宋黄庭坚《醉落魄》词:“邯郸一枕谁忧乐,新诗新事因闲适。”【词语邯郸一枕】   汉语大词典:邯郸一枕

  • 竹帛

    竹简和白绢,古代供书写之用。此典指汉景帝颁发诏书,认为汉文帝的功德可以书写竹简和白绢,载入史册。汉景帝(前188——前141年),姓刘名启,是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文帝刘恒于后元七年(前157年)病死,刘

  • 冰聘

    源见“冰人”。谓定亲。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归宁之日,始觉为妇所卖,讼之公。公询之,俱未冰聘,因判合焉。”【词语冰聘】   汉语大词典:冰聘

  • 探春茧

    同“探官茧”。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人日》:“《岁时杂记》:‘人日,京都贵家造面茧,以肉或素馅……名曰探官茧。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茧。馅中置纸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词语探春茧

  • 鹤唳兵

    源见“风声鹤唳”。指疑惧惊慌的败兵。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诗:“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

  • 比干剖心

    指比干向商纣王进谏忠言,被商纣王剖心杀死之事。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无道,残害忠良。商纣王荒淫无道,其庶兄微子几次劝导进谏,皆不听。于是微子与大师(古代三公之一)、少师(辅导太子之官)商议,一起出走避开。商

  • 百废咸举

    同“百废俱兴”。明 刘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记》:“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废咸举。吏民顺令,如臂使指。”见“百废俱兴”。明·刘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记》:“公受命来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吏民顺合

  • 笙磬同音

    乐声相和,喻人事和协。《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磐同音。”朱熹集传:“琴瑟在堂,笙磬在下。同音,言其和也。”主谓 笙,簧管乐器。磬,古代用玉或石制做的打击乐器。笙和磬发出的声音和谐。

  • 满城风雨

    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宋诗人谢无逸写信问诗友潘大临最近可有佳作,潘回信说:“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云‘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