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杜门却扫

杜门却扫

杜,阻塞。却扫,不扫。关闭大门,不再洒扫门径,迎接宾客。指不与外界接触。原是对北魏李谧隐居治学生涯的形容。李谧,字永和,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自小好学,博通诸经,遍览百家,然朝廷征召并拜他为著作佐郎,他辞而不就;公府两次征召,他仍不就,虽生于仕宦大家,却只以琴书为业,有绝世之心。年三十二夭亡,遐迩悼惜。于是四十五位学官上书道:“故处士李谧;十三岁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兼长历数之术,但只以拥书为乐,竟杜门却扫,弃家产而求书,经其审定的书四千卷有余。常常隆冬达曙,盛夏通宵,然暴疾而卒,朝廷怎可默然!”帝随即降诏,谥谧贞静处士,又表谧门闾,门为“文德”,里为“孝义”。又作闭门扫轨(轨,车轮留下的痕迹)。

【出典】:

魏书》卷90《李谧传》1938、1939页:“学官四十五人上书曰:‘窃见故处士赵郡李谧……十三通《孝经》、《论语》、《毛诗》、《尚书》,历数之术尤尽其长,州闾乡党有神童之号……遂绝迹下帏,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而祐善空间闻,暴疾而卒……其可默乎!’事奏,诏曰:‘谧屡辞征辟,志守冲素,儒隐之操,深可嘉美。……谥曰贞静处士,并表其门闾,以旌高节。’遣谒者奉册,于是表其门曰‘文德’,里曰‘孝义’云。”

【例句】:

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杜门却扫,凡经三载”。 清·朱彝尊《〈话山集〉序》:“平湖陆先生话山,名在复社。迨甲申六月,纳巾衫于学使,业闭门扫轨矣。”


见“闭门却扫”。宋·孔平仲《续世说·文学》:“遂绝迹下帷,~,弃产营书。”


【词语杜门却扫】  成语:杜门却扫汉语词典:杜门却扫

猜你喜欢

  • 大方之家

    源见“望洋兴叹”。指见多识广、深明大道之人。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综其大较,不出诲盗诲淫两端,陈陈相因,涂涂递附,故大方之家,每不屑道焉。”偏正 大方,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才。

  • 腐草为萤

    《礼记.月令》:“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古代有腐烂的草转化为萤火虫的说法。后遂用为咏萤之典。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 双南金

    《诗经.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唐.孔颖达疏:“又广赂我以南方之金。”又,《文选》卷三十晋.张孟阳(载)《拟四愁诗》:“我所思兮在营州,欲往从之路阻修。登崖远望涕泗流

  • 扬州骑鹤

    源见“骑鹤上扬州”。比喻升官发财和成仙的得意之事。宋唐庚《寓精道斋有感怀家山》诗:“扬州骑鹤非无意,上蔡牵黄信此穷。幸有林泉未归去,欲将清兴问征鸿!”【词语扬州骑鹤】   汉语大词典:扬州骑鹤

  • 盖阙

    《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后以“盖阙”连用,表示缺少,阙疑。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然矢言之道盖阙,庸器之制久沦,所以箴铭异用,罕施于代。”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

  • 丝绣

    同“绣丝”。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坐有姬人同园次仍用蝶庵词韵》词:“人比花娇,姓堪丝绣,问名云杜家秋。”【词语丝绣】   汉语大词典:丝绣

  • 目不识丁

    同“不识一丁”。清昭梿《啸亭杂录.苏昌》:“其子富纲为滇督几二十年……目不识丁,凡有文稿,皆倩吏胥讲释,合省传为笑柄。”主谓 丁,泛指简单的字。形容一个字也不识。语本《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

  • 龟顾

    《晋书.孔愉传》:“〔孔愉〕以讨华轶功,封馀不亭 侯。愉尝行经馀不亭,见笼龟于路者,愉买而放之溪中,龟中流左顾者数四。及是,铸侯印,而印龟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后遂用为封官铸印之

  • 卖剑

    同“卖剑买牛”。唐黄滔《误笔牛赋》:“笔为锋也,无惭卖剑之年;墨作池焉,岂愧蹊田之日。”【词语卖剑】   汉语大词典:卖剑

  • 万钱食

    同“日食万钱”。宋陆游《食荠十韵》诗:“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