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朝过夕改

朝过夕改

汉宣帝之子刘宇在甘露二年(前52年)立为东平思王。元帝即位后,刘宇来到东平(今山东东平县)封地。他身材高大,好与奸邪之徒交往,常违法乱纪。但元帝念及骨肉之情就赦免他,却接连惩办他的老师。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刘宇想改正过失,但又偶有违犯。有司奏请逮捕治罪,但成帝只下令削减东平封地的樊和亢父两个县,作为惩戒。后来汉成帝下诏书说:“以仁爱之心对待亲人,这是古训啊!过去东平王犯有过失,负责官员请求废除他的王位,我不忍心;后又请求再次削减封地,我没有批准。这是考虑到这种至亲的关系。听说东平思王已改过自新,专心学习经术,亲近仁人,我很赞赏。古人说:‘早上犯错误,晚上就改正过来,君子都会赞许他。’恢复东平被削减的县区吧!”后以“朝过夕改”为典,形容迅速改正错误。又作“朝闻夕改”。

【出典】:

汉书》卷80《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刘宇传》3320、3323、3324页:“东平思王宇,甘露二年立。元帝即位,就国。壮大,通奸犯法,上以至亲贳(shì市)弗罪,傅相连坐”。“宇惭惧,因使者顿首谢死罪,愿洒(xǐ喜,通“洗”)心自改。”“有司奏请逮捕,有诏削樊、亢父二县。后三岁,天子诏有司曰:‘盖闻仁以亲亲,古之道也。前东平王有阙,有司请废,朕不忍。又请削,朕不敢专。惟王之至亲,未尝忘于心。今闻王改行自新,尊经修术,亲近仁人,非法之求,不以奸吏,朕甚嘉焉。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其复前所削县如故。’”

【例句】:

汉·班固《汉书·翟方进传》:“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唐·房玄龄《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唐·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构大厦者,方集于群材;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则无弃人,况黜免之人,沉郁既久,朝过夕改,仁何远哉!” 宋·侯善渊《沁园春》:“背觉后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


并列 早晨犯的错误或过失,晚上就改正了。形容知错即改。唐·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构大厦者,方集于群材;建奇功者,不限于常检。苟在适用,则无弃人,况黜免之人,沉郁既久,~,仁何远哉。”△褒义。多用于改错方面。也作“朝闻夕改”。


【词语朝过夕改】  成语:朝过夕改汉语词典:朝过夕改

猜你喜欢

  • 吉光片裘

    同“吉光片羽”。明陈继儒《妮古录》卷一:“余有宋仲温书子昂《兰亭跋》,诸体皆备,而仅九段,然亦吉光片裘也。”见“吉光片羽”。明·陈继儒《妮古录》卷1:“余有宋仲温书子昂《兰亭跋》,诸体皆备,而仅九段,

  • 具位

    源见“具瞻”。谓具瞻之位,指三公宰相。南朝 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宣德皇后敬问具位。”【词语具位】   汉语大词典:具位

  • 未燃灰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之人。唐罗隐《孙员外赴阙后》诗:“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忘未燃灰?”

  • 吹气胜兰

    后汉.郭宪《洞冥记》卷四:“帝(汉武帝刘彻)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缚之,恐体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回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丽娟于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

  • 长星劝汝酒

    源见“杯酒劝长星”。表示旷达处世的情怀。清黄遵宪《西乡星歌》:“长星劝汝酒一杯,一世之雄旷世才。”

  • 西第

    源见“西第颂”。称武将的别墅。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近呈苏涣侍御》诗:“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 嵇吕好

    同“嵇吕心期”。唐褚亮《伤始平李少府正己》诗:“风期嵇 吕好,存殁范 张亲。”

  • 吓鵷雏

    同“吓凤”。清 丘逢甲《杂诗四首答郑生》之二:“饕鸮甘腐鼠,仰视吓鵷雏。鹓饥有竹食,彼鸱安得知?”

  • 免俗

    源见“未能免俗”。谓不拘世俗常情。唐杜甫《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词语免俗】   汉语大词典:免俗

  • 剸犀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及至巧冶铸干将之璞,清水淬其锋,越砥敛其锷,水断蛟龙,陆剸犀革。”后以“剸犀”称扬治事的卓越才能。唐柳宗元《奏荐从事表》:“某绩茂戎轩,才优管记。操刀必割,岂谢剸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