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明镜不疲

明镜不疲

世说新语.言语》:“孝武将讲《孝经》(孝武,指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谢公,指谢安。孝武帝讲《孝经》,谢安、谢石等及袁羊、车胤、陆纳、卞耽、王混、袁宏在讲经时,各自有所执事,为了防备提问,故先在私庭中进行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车武子,即车胤。他屡次向谢安等请教,自己感到太麻烦别人了),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殚于惠风?’”注:晋袁乔字彦升,小字袁羊。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将在某日讲论《孝经》,大臣谢安、谢石、车胤、袁羊等人都事先在私庭进行讲习,以备提问。车武子有不明白的地方,每每向二谢请教,他自己感到不问就会对经义搞不清楚,遗失了思想教益;老问又觉得太麻烦人家。当他向袁羊表露了这番心思时,袁认为不必有这种顾虑,他认为向别人求教,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是不会感到厌烦的,好比一面明亮的镜子,人临镜而照千百次,镜也不会感到厌烦疲惫,照样清晰映出你的尊容;清泠的泉水即使时时被和风吹拂,它非但不惧,反而更感到温煦:这与向人求教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因以“明镜不疲”比喻智者诲人不倦。

《佩文韵府》卷四下支韵“不疲”下引刘孝绰文句“明镜屡照而不疲,洪钟待叩而斯应。”


【词语明镜不疲】  成语:明镜不疲汉语词典:明镜不疲

猜你喜欢

  • 潘诔

    《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艳丽,尤善为哀诔之文。”晋代文人潘安仁(岳)诗赋词藻艳美,尤其善于作哀诔之文。后将“潘诔”用作咏悼文之典。唐.李商隐《哭刘蕡》诗:“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 从橐

    源见“簪橐”。谓负橐簪笔,以备顾问。亦指文学侍从之臣。宋刘克庄《凤凰阁》词:“浮荣菌蕣,选甚庶官从橐。”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公登从橐,夫人尚无恙。”【词语从橐】   汉语大词典:从橐

  • 无何有

    同“无何有之乡”。宋苏轼《和拟古》之一:“问我何处来?我来无何有。”【词语无何有】   汉语大词典:无何有

  • 神骓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骏马名雅,常骑之……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自刎而死。”秦末楚人项羽有骏马名骓,日行千里,转战南北

  • 抗礼

    指娄敬建议汉高祖刘邦将大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mòdúchán莫独蝉)于(如汉之君主)和亲,生子是外孙,哪有外孙和外祖父抗礼?可不战而使他们臣服。娄敬,汉初齐人。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以戍卒求见刘邦

  • 迎吠

    《楚辞.九辩》:“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王逸注:“谗佞欢呼而在侧也……迎吠,拒贤人使不得进也。”后因以“迎吠”指奸邪。《旧唐书.文宗纪下》:“薰莸共器,贤不肖并驰。退迹者咸后时之夫,登门者

  • 聊借一枝

    源见“鹪鹩一枝”。指暂且找个安身的地方。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况官舍不容寄迹,愧无尺地;将民房暂且安身,聊借一枝。”

  • 云愁雨恨

    同“云愁雨怨”。宋柳永《临江仙引》词:“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并列 喻指男女间离别的哀愁。宋·柳永《安公子》:“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情何限。”△用于愁情。→雨恨云愁 雨愁烟恨

  • 日思误书,更是一适

    误书:指文字校勘不善之书。适:惬意。 每天思考书中的谬误,尤其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后多用以形容人读书善于思考。语出《北史.邢邵传》:“邵字子才,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笑曰:‘何愚之甚!天

  • 画地聚米

    源见“御前画地”、“伏波聚米”。称誉善于谋画。明高启《送叶卿东游》诗:“上书愿雪父兄耻,画地聚米筹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