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旷日持久

旷日持久

意为迁延时日,久无所成。公元前269年,燕武成王封宋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率兵败赵。赵王割让济东三城于齐,请求齐王派安平君田单为将,率领赵军进行抵抗。对此,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十分反对。他对平原君赵胜说,如果安平君是个傻瓜,他就对付不了荣蚠;如果他是个聪明人,他又绝不会为了赵国的利益而与燕军苦战。这两种可能,安平君必居其一。他决不会看着赵国作战胜利之后回过头来再与齐国争霸。因此,他所率领的赵国军队即使强大,他也要拖延时日达数年之久,让两国实力大大削弱,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了。赵王并没有采纳这一意见。结果这场战争持续四五年之久,赵国军队也几乎达到悬釜而炊的地步,战争胜利后获得的三个城池,没有一个超过三百丈的。

【出典】:

战国策·赵策》四《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卢、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马服君谓平原君曰:‘……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此两言者,安平君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复霸矣。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功,尽于沟垒,车甲羽毛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乃引其兵而归。夫尽两国之力,无明此者矣。’”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若计不及此,且畜养士马,据隘自守,旷日持久以待四方之变,其弊犹足以霸。”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核传》:“如但固守,旷日持久,则军粮必乏,不待接刃,而战士已困矣。”


主谓 旷,荒废,耽误。形容迁延时日,拖拖拉拉。语出《战国策·赵策三》:“今得强赵之兵,以杜(阻止)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防敌的深沟高垒)。”徐兴业《金瓯缺》:“如再因循苟且,~,到了那时,进退两难,悔之晚矣!”△用于时间长方面。→天长地久 多历年所 ↔一朝一夕 瞬息之间 翘足而待。也作“旷岁持久”、“旷日长久”、“旷日离久”、“旷日弥久”、“旷日引久”、“旷日引月”。


解释耗费时日,拖延很久。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战国时期,燕国封宋国人荣蚠(fén)为高阳君,让他率兵攻打赵国。赵国上下都非常担心,希望能从齐国引进安平君这个人才,以抵挡燕国的进攻。为此,赵王割让了三座城市和五十七个居民点给齐国。赵国老将赵奢看到国家花这么大的代价,从齐国引进这样的人才,非常担心,就对国家的执政官平原君说:“国家哪里会缺人缺到这种地步!你们为什么不任命我来抵御燕国的进攻呢?我曾经在燕国担任过上谷太守,那里的地形要塞我非常了解。我敢说,在百天之内,天下诸侯的兵还没有聚集起来的时候,我就已经攻占燕国全境了。”

赵奢又接着说:“假如安平君很愚蠢,他就挡不住燕国荣蚠的进攻;假如安平君非常聪明,他就不会真的与燕国作战,因为如果赵国战胜燕国变得强大,齐国就不能再称霸了。这两种情况,安平君必居其一。在我看来,如果安平君得以指挥强大的赵国军队,他一定会耗费时日,拖延战争,使赵国百姓的力量完全消耗在战壕营垒之中。等到燕赵两国的实力由于交战相互削弱了,安平君就会率兵回国。他的做法,一定会使两国军队耗尽力量,情况没有比这更明确的了。”平原君没有接受赵奢的建议。最终,安平君果然只攻占了三个小城市,和赵奢说的一模一样。

近义经年累月

反义争分夺秒

例句

后来,她被这旷日持久的事态也弄得麻木了。


【词语旷日持久】  成语:旷日持久汉语词典:旷日持久

猜你喜欢

  • 折腰五斗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谓为微薄的官俸而屈身事人。唐刘长卿《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折腰五斗间,?俛随尘埃。”宋辛弃疾《水龙吟》词:“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述补 向“五斗米”弯腰屈

  • 尘缁

    源见“京洛尘”。指尘污,污垢。南朝 宋鲍照《绍古辞》之二:“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捣治;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缁。”【词语尘缁】   汉语大词典:尘缁

  •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大路上岔道多了就会跑失羊群,学者治学因内容太杂也会虚度光阴。 表示无论治学还是办事要专心致力于主要方面。语出《列子.说符》:“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十

  • 南熏音

    同“南风”。唐陆龟蒙《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 击鹅群

    源见“雪夜鸣鹅”。指军事智慧。元 陈德和《落梅风.李愬击鹅》曲:“击鹅群乱军成了大功,全不道蓝关路马蹄难动。”

  • 鲤庭趋

    同“孔鲤趋庭”。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莲步鲤庭趋,儒门旧家数。”

  • 水滨老

    源见“渭滨垂钓”。指吕尚。唐韦嗣立《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 多藏厚亡

    储藏得越多,损失也越大。《老子》第十四章:“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后汉书.折象传》:“感多藏厚亡之义,乃散金帛资产,周施亲疏。”其他 厚,大。亡,失。指货财储藏得多,往往会招致很大的损失。语本

  • 两重天

    同“刺史天”。唐戎昱《赠宜阳张使君》诗:“政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词语两重天】   汉语大词典:两重天

  • 涂鸦

    唐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后遂用“涂鸦”比喻书画或文字幼稚拙劣。多用作谦词。明 管时敏《墨窗为越人赵㧑谦赋》:“我嗟涂鸦手如棘,屡欲从君问奇画。”《聊斋志异.娇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