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断肠猿

断肠猿

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传说桓温入蜀时,于三峡中见有母猿因其幼猿被捉,肠寸断而死。后因用“断肠”表现极度悲痛。

唐.李白《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典源】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临川东兴,有人入山,得猿子,便将归。猿母后自逐至家。此人缚猿子于庭中树上,以示之。其母便搏颊向人,欲乞哀状,直谓口不能言耳。此人既不能放,竟击杀之。猿母悲唤,自掷而、死。此人破肠视之,寸寸断裂。”《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今译】 传说晋时有人入山,捉到一只小猿,将它带回家中,母猿也随即追来。此人把小猿绑在院中树上,母猿上前作乞哀状,要求放生。那人不放,竟杀死小猿。母猿悲号,而后自杀。那人将母猿剖腹,只见肠皆寸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哀伤、思念之极。

【典形】 肠断、肠欲断、愁肠碎、寸肠千缕、断肠、断肠人、断肠猿、断猿肠、柔肠断、柔肠怯猿、碎人肠、猿声断客肠、断尽愁肠、望断柔肠、欲断无肠、寸寸柔肠、寸寸肠断、愁肠断、断君肠、断肠句、断回肠、断人肠。

【示例】

〔肠断〕 唐·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愁肠碎〕 宋·陈袭善《渔家傲·忆营伎周子文》:“鹫岭峰前栏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

〔寸肠千缕〕 宋 · 康与之 《应天长》:“未应信此度相思,寸肠千缕。”

〔断肠〕 唐·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断肠人〕 宋·苏轼《四时词》 之二:“玉腕半揎云碧袖,楼前知有断肠人。”

〔断肠猿〕 唐 · 李白 《赠武十七谔》:“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柔肠断〕 宋·程垓《卜算子》:“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柔肠怯猿〕 唐·李商隐《哀筝》:“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碎人肠〕 宋·高观国《永遇乐·次韵吊青楼》:“一杯遥夜,孤光难晓,多少碎人肠处!”

〔猿声断客肠〕 唐· 张祜《题弋阳馆》:“吴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


【词语断肠猿】   汉语词典:断肠猿

猜你喜欢

  • 出乎尔,反乎尔

    尔:你。 从你那里出来,又回到你那里去。 意思是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就将怎样来回报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清.朱翊清《埋忧

  • 轮奂

    《礼记.檀公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东汉.郑玄注:“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轮奂”的意思是高大众多。春秋时张老曾称赞晋文子的新房高大而众多。后遂以

  • 梁园群英

    同“梁园赋客”。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 定交杵臼

    同“论交杵臼”。清袁枚《赠彻凡上人》诗:“定交杵臼晨昏共,相对芝兰臭味同。”

  • 摩铜狄

    《后汉书.蓟子训传》:“蓟子训者,不知所由来也。……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於会稽市,颜色不异於今。后人复於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见者呼之

  • 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深明大义行为端正的人,不因为有的人能言善辩,话讲得好,就认为他有才能而去举用他;也不因为有的人品行不好而对他讲的有道理的话也

  • 了若指掌

    《论语.八佾》:“子曰:‘……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因以“了若指掌”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宋史.道学传序》:“〔周敦颐〕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

  • 阳门之哭

    《礼记.檀弓下》:“晋人之觇宋者,反报於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入而哭之哀,而人说(悦),殆不可伐也。’”晋国想伐宋,派细作去探听消息,回来报告晋侯说:“看守阳门的披甲卫士死了,大臣子罕痛哭流涕

  • 悬附

    同“悬疣附赘”。《红楼梦》七八回:“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词语悬附】   汉语大词典:悬附

  • 郭璞青囊

    同“青囊书”。唐杜牧《赠朱道灵》诗:“刘根丹篆三千字,郭璞青囊两卷书。”【典源】 《晋书·郭璞传》:“ (郭)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