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似相如

文似相如

西汉文学家扬雄从小勤奋好学,在读书时不仅仅是读懂文句、弄懂词义就算了,而是深究文章内在的思想内容。他博览群书,有远大的器量和胸襟,如果不是古代圣哲贤人的书,他就不喜欢读;如果和自己的志向违背,即使是可以发财显贵的事,他也不干。反而喜欢辞赋创作。从前,蜀地(今四川省)司马相如,写的辞赋弘大壮丽、蕴藉雅致。扬雄衷心敬慕司马相如,每当创作辞赋时,常以司马相如的作品当成学习的典范之作。汉成帝时,有人荐举扬雄,说他写的文章可与司马相如相比。当时,汉成帝正准备在陕西淳化西北的甘泉宫祭祀天神,在山西万荣西南的汾阴县祭祀地神,来祈求得到后代,就把扬雄召进京城长安,在未央宫承明殿待诏顾问。后以“文似相如”为典,称美文才卓著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87上《扬雄传上》3514、3515、3522页:“(扬)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yùn运,通“蕴”,蕴藉,宽和有涵容)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例句】:

唐·崔峒《送韦八少府判官归东京》:“玄成世业紫真官,文似相如貌胜潘。” 唐·权德舆《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子云尝燕居,作赋似相如。” 唐·权德舆《送密秀才吏部駮放后归蜀应崔大理序》:“蜀国本多士,雄文似相如。”


猜你喜欢

  • 濡尾

    《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孔颖达疏:“小才不能济难事,同小狐虽难渡水而无余力,必须水汔方可涉川;未及登岸而濡其尾,济不免濡,岂有所利?”后以“濡尾”比喻力不能胜任,处境尴尬。晋葛洪《

  • 眼中流血

    《姻花传》载:相传古时有个商人,同一个少女相恋,不得结合。商人离去后,少女思念成疾而死。其父焚化她的尸体,发现她的心里有一块像铁样的东西焚化不掉。后经磨拭,从中照见少女和商人双双人形。后来商人又回转来

  • 金谷友

    《世说新语.仇隟》:“孙秀即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於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

  • 尚子愿

    同“向平之愿”。宋文同《夏日闲书墨君堂》诗之一:“尚子愿未毕,安能赋归田?”

  • 雨垫巾

    同“角巾折”。宋陆游《射的山观海》诗:“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

  • 龙跃平津

    源见“丰城剑气”。指雷焕子雷华过延平津时,所佩龙泉剑堕入水中。唐王维《贺古乐器表》:“龙跃平津,实为宝剑;凫飞叶县,空馀素履。”

  • 扫丞相门

    同“魏勃扫门”。唐骆宾王《自叙状》:“然而进不能谈社稷之务,立事寰中;退不能扫丞相之门,买名天下。”

  • 人得人弓

    同“人亡弓,人得之”。清曾国藩《移居偶成》诗:“此身今古如脱屣,人得人弓等闲耳。”

  • 橘叟

    唐.牛僧孺《幽怪录》“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巴邛橘园中,霜后见橘如缶,剖开,中有二老叟象戏。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参见“商山四皓”),但不得根深固蒂耳。’一叟取龙脯食之。食讫,余脯化为龙,众乘之

  • 刑期无刑

    《书.大禹谟》:“刑期于无刑。”谓设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刑的目的。《宋史.刑法志二》:“刑故而得宽,则死者滋众,非刑期无刑之道。”主谓 使用刑罚,正是期望以后不再使用刑罚。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