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捉贼要拿到赃物,捉奸要抓住男女双方。 表示问罪要有真凭实据。语出元.李寿卿《伍员吹箫》一折:“常言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看你这个嘴脸,敢要和我打人命官司,也须得个见证人。”《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大尹叫将皇甫殿直来,当厅问道:‘捉贼见赃,捉奸见双’,又无佐证,如何断得他罪?’”也引作〔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水浒全传》二六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有,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问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喻世明言.任孝子烈性为神》:“张员外道:‘你且忍耐,此事须要三思而行。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楚。’”


其他 比喻认定罪名必须有证据。[例]素来,~,如今空口无凭,如何定罪?△多用于议论证据方面。


【词语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成语: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猜你喜欢

  • 陟明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后以“陟明”指进用贤能。唐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 湘之间,蛮越杂处。

  • 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将帅的应变能力和韬略,不是他的特长。 原指《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所下的评语。 后亦泛指人不具将才。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

  • 鸥盟

    同“鸥鹭盟”。宋陆游《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词语鸥盟】   汉语大词典:鸥盟

  • 拘文牵义

    拘:拘泥。文:条文。牵:牵制。义:字义。拘执于条文或字义。指谈话、做事、作文拘泥刻板,不知灵活变通。《野叟曝言》五三回总评:“非素臣侃侃而争,任彼俗吏拘文牵义,其能免乎?”清.王坤《〈两般秋雨盦随笔〉

  • 西戎即叙

    西戎: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总称。即:就。 西戎各族皆就次叙。 意谓西方各族都安定顺从。语出《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唐高祖《即位告天册文》:“传檄而定岷峨,拱手而平关陇,西戎

  • 恺弟君子

    见“恺悌君子”。《诗经·小雅·青蝇》:“~,无信谗言。”

  • 海上看羊

    源见“苏武节”。称誉身处逆境而坚守节操。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游》:“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

  •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大战过后,一定会有荒年。 表示战争带来的灾害极为严重。语出《老子》三〇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谏曰:‘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感

  • 小草出山

    源见“出山小草”。谓隐者出仕。宋陆游《初拜再领祠宫之命有感》诗:“小草出山初已误,断云含雨欲何施?”

  • 越鸱夷

    源见“范蠡扁舟”。指归隐后的范蠡。唐李颀《赠别高三十五》诗:“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