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魏世家》载:战国时,秦国大败魏、韩、赵三国军队,魏将段干子很害怕,建议魏厘王将南阳割给秦国,厘王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主张联合六国抗秦的合纵派首领苏秦的弟弟苏代坚决反对割地事秦。苏代对魏王说:“且夫以地事秦,譬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代话的意思是说,用割地来讨好秦国,从而保存魏国,就如同抱起干柴去灭火,柴没有烧完,火也不会熄灭。后用“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灭灾祸,反而使灾祸扩大。

汉书.董仲舒传》:“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见“负薪救火”。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挑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何异?”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公元前276年,魏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安釐王即位。三年之内,秦国攻占了魏国八座城池。第四年,秦国又打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杀死十五万人。魏国将领段干请求再割让南阳,和秦讲和。安釐王自即位开始就一味妥协退让、割地求和,面对段干的请求,又准备同意。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对安釐王说:“想得到印玺(升官)的是段干,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今您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官印,让想得到官印的人掌管土地。这样,魏国的土地不丧失干净就不会完结。再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近义火上浇油

反义釜底抽薪

例句

民间的疾苦,和老爷们半点不相干,这方面他们不仅麻木不仁,反而抱薪救火,这种官僚统治的危害简直太深刻了。


【词语抱薪救火】  成语:抱薪救火汉语词典:抱薪救火

猜你喜欢

  • 王侯宁有种

    指陈胜用“王侯将相哪有天生的种?”以鼓励众人起义反秦。比喻人应有雄心抱负,成就大业。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秦统治者征调聚居里巷左侧的穷人戍边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有九百人在途中驻扎在

  • 庄周蝶

    源见“庄周梦蝶”。指梦中的庄周所化之蝶。明刘基《睡起》诗:“觉来却怪庄周蝶,绕尽残枝过别枝。”【词语庄周蝶】   汉语大词典:庄周蝶

  • 郢中篇

    同“郢中曲”。唐李群玉《送友人之峡》诗:“彩毫飞白云,不减郢中篇。”【词语郢中篇】   汉语大词典:郢中篇

  • 殷正

    殷代以十二月为正月,称为“殷正”,也作为殷历的代称,为古代“三正”之一。《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词语殷正】   汉语大词典:殷正

  •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游兮不归

    萋萋:草生繁茂貌。王孙:泛指贵族子弟。 春草又茂密地生长,而出游的王孙仍未归来。 古代怀人之辞。语出《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夫之通释:“王孙,隐士也。秦汉以

  • 中山渴友

    源见“千日酒”。指酒友。清郑燮《瑞鹤仙.酒家》词:“愿先生一扫长安旧梦,来觅中山渴友。”

  • 以咽废飧

    见“因噎废食”。飧,指饭食。《梁书·贺琛传》:“今不使外人呈事,于义可否? 无人废职,职可废乎? 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 ~,此之谓也。”【词语以咽废飧】  成语:以咽废飧

  • 断裳

    《汉书.盖宽饶传》:“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宽饶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注:禅衣,即单层衣裳),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

  • 九老

    源见“九老图”。指唐白居易退居洛阳时经常聚会的九位老人。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二:“颓然如九老,白发连苍髯。”【词语九老】   汉语大词典:九老

  • 玉壶冰

    南朝宋.鲍照《鲍参军集》卷三《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在诗中以“玉壶冰”比喻人高洁的品格、情怀。唐.李商隐《别薛岩宾》诗:“清规无以况,且用玉壶冰。”李群玉《登宜春醉宿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