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托栗讽谏

托栗讽谏

指萧韩家奴以炒栗子作讽谏事。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是中书省长官耶律安抟(tuán团)的孙子。他自幼好学,青年时代曾到南山读书,博览经书史籍,通晓契丹文和汉文。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步入仕途。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为右通进银台小官,掌管南京(今北京城西南)皇家栗子园。辽兴宗重熙(1032年)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重熙四年(1035年)升为天成军节度使,又调任彰愍(mǐn敏,同悯)宫使。辽兴宗发现他很有才干,称他为诗友。有一次,兴宗从容问他道:“你在外地做事听到了什么稀奇新鲜事吗?”萧韩家奴回答说:“我管栗子园,只知道炒栗子的事:如果小的炒熟了,大的则必然还生;等到大的炒熟了,小栗子就发焦了。只有将大小栗子炒得一样熟,才是比较完美的。此外,我再不知道其他的事了。”因其掌管栗园,故借炒栗子的事讽谏。兴宗听了大笑。

【出典】:

辽史》卷103《文学上·萧韩家奴传》1445、1446页:“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始仕。……二十八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迁天成军节度使,徙彰愍宫使。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猜你喜欢

  • 秀才村

    《北史.李裔传》:“〔李愔〕与从父兄普济并应秀才举,时人谓其所居为秀才村。”后因谓文人较为集中的居处为“秀才村”。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此五人者,离随园不过二三里,老人不负住秀才村,故录之,亦

  • 瓮间卧

    同“瓮间眠”。唐白居易《效陶潜诗体》之十三:“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 椿津

    源见“椿年”。指父亲的教诲。明李东阳《再哭体斋叠〈见慰哭子〉韵》:“一门和气椿津共,四海交情管 鲍亲。”【词语椿津】   汉语大词典:椿津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陕西南部山岭的总称。蓝关:在今陕西省商县西北。 云彩横在秦岭,不知道家乡何在,大雪拥塞蓝关,乘坐的马也裹足不前。 形容山川道阻,旅途环境险恶。 语出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

  • 班女怨

    源见“班姬咏扇”。指失宠的哀怨。唐窦牟《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诗:“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 持紫荷

    《宋书.礼志五》:“尚书令、仆射、尚书手板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汉代以盛奏事,负荷以行。”紫荷,指古代近侍大臣负于朝服上的紫色囊袋。因以“持紫荷

  • 破甑生尘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困乏食。明 邵璨《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范丹。”明 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早遣青囊出村借米,至今未归,破甑生尘,空囊垂罄。”主谓 甑,蒸食物的器

  • 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谦逊;俭:节制;让:忍让。原指上述五种美德。后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明。亦指不使用暴

  • 骂座人

    同“骂坐灌夫”。李光《感事寄秋叶用原韵》:“骂座人惟赢一死,叫阍客亦误三生。”

  • 宴安酖毒

    《左传.闵公元年》:“狄人伐邢,管敬仲言於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呢,不可弃也;宴安昵毒,不可怀也。……’”管仲对齐桓公说:“安居享乐就如毒药一般,所以绝对不可以贪恋。”后以“宴安昵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