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师文琴

师文琴

列子.汤问篇》:“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郑国乐师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古之琴师)游。柱指钧(调)弦,三年不成章(章曲)。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舍,放下)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为钻研妙理,一时弹奏便不注意弦声,故不成章曲。然而一旦悟出妙理,得之于心,则必能应之于手,方能尽声弦之妙)。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于是当春而叩商弦(商声是西方之声,金音,属秋),以召南吕(八月律),凉风忽至,草木成实(此指当春而奏商音,立生金秋之感,这正说明师文琴高超的艺术效果与巨大的魅力。下同。)。及秋而叩角弦(角,东方木音,属春)以激夹钟(二月律),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羽,北方水音,属冬)以召黄钟(十一月律),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冱,音hù,凝冻闭塞)。及冬而叩徵弦(徵,南方火音,属夏)以激蕤宾(五月律),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古指祥和之风为景风),庆云浮,甘露降,澧(通醴,醴泉,甘美的泉水)泉涌。”

师文鼓琴,不仅注意掌握弹奏的指法章法节奏韵律等发声的具体技巧;更注重在如何以琴作为一种艺术手段,生动地表现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情趣上下功夫,以发挥其艺术的感染力。师文鼓琴,使人感觉能改变四时,后常用为琴艺高妙,能产生巨大艺术感染力的典故。

文选》卷十八成公绥《啸赋》:“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此正是化用“师文琴”弹琴发声竟至“变异四时”的故实。


猜你喜欢

  • 南山赤豹

    同“南山雾豹”。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豹直》:“南山赤豹,爱其毛体,每每雾露,诸禽兽皆出取食,惟赤豹深藏不出,故古以喻贤者隐居避世。”

  • 放鹤

    《世说新语.言语》:“支公好鹤,住剡东?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

  • 风生苹叶

    《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蹶石伐木,梢杀林莽。’”战国楚辞赋家宋玉,在《风赋》中描写风乍生之时“起于青苹之末”。后用为咏风之

  • 不哑不聋

    同“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见“不痴不聋”。《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

  • 江夏黄

    同“江夏黄童”。清曾国藩《寄弟》诗之二:“咄咄延平剑,英英江夏 黄。”

  • 否极泰至

    见“否极泰来”。【词语否极泰至】  成语:否极泰至

  • 祁僮

    《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后以“祁僮”形容妇女竦敬奉事,舒迟有仪。清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闺闱禀哲,笄翟祁僮。”王闿运《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何有何无,二

  • 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馨:晋时语助词。 像鬼手一样冰冷,偏来握住人的臂膀。 表示拒绝别人与自己接触。语出《世说新语.忿狷》:“王司州尝乘雪往王螭许,司州言气稍有牾逆于螭,便作色不夷。司州觉恶,便舆床就之,持其臂曰:‘汝

  • 秦明镜

    同“秦庭朗镜”。唐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心托秦明镜,才非楚白珩。”

  • 珠玑

    同“珠玉”。唐方干《赠孙百篇》诗:“羽翼便从吟处出,珠玑续向笔头生。”【词语珠玑】   汉语大词典: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