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

子虚:空虚;不真实。乌有:哪有,没有。后以此典指假设虚构;或形容不存在、没有之事。此典指司马相如借空虚没有而假托之事,写成《子虚赋》,意在讽谏。司马相如以“子虚”为空言虚语,是为称说楚国之美;“乌有先生”,为哪有这事,是为齐国诘难楚国;“无是公”,为没有此人,是为阐明作天子之道理。因而凭空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想天子、诸侯在苑囿(yuàn yòu院又,养禽善、种树木之地方)游玩打猎之情景。那篇文章结束,归结到“节俭”二字,想以此劝谏天子。进献给天子,天子大为高兴。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03页:“相如以‘子虚’,虚(空)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哪。副词)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童归之于‘节俭’,因以风(fěng讽,通“讽”,用含蓄话暗示和劝告)谏(jiàn剑,规劝君主、尊长、朋友改正错误和过失)。奏之天子。天子大悦(yuè月,同“悦”,高兴)。”

【例句】:

汉·班固《汉书·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雨,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 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 茅盾《爱读的书》:“所以我们的‘兴趣’,有时会从现代转到古代,乃至子虚乌有的幻想的世界。我个人爱读的文学作品,就有不少是历史的和幻想的。”


并列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此事。虚构的人或事。语本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后来,有关部门终于查明,所谓‘美国之音’的报道,纯属~!”△多用于描写不存在的人或事物。也作“乌有子虚”。


【词语子虚乌有】  成语:子虚乌有汉语词典:子虚乌有

猜你喜欢

  • 宥坐敧器

    参见:敧器之侑

  • 回肠结气

    见“回肠荡气”。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卷上:“其词凄丽妍约,情不自胜,令人诵之~,几欲掩过纳兰容若。”【词语回肠结气】  成语:回肠结气

  • 文翁风化

    同“文翁化俗”。宋柳永《一寸金》词:“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定、又思命驾。”

  • 木母

    源见“丁兰刻木”。泛指所刻生母之木偶像。用以称誉人孝敬母亲。《南史.梁元帝纪下》:“〔元帝〕始居文宣太后忧,依丁兰作木母。”【词语木母】   汉语大词典:木母

  • 青蝇梦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管辂》:“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何)晏谓辂曰:‘闻君著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来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又鼻者

  • 兰山羞

    《汉书.李广传》:天汉二年,贰师将军伐匈奴。李陵自请带一队人马“到兰千山南以分单于兵。”遭到匈奴数万人的包围。“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李陵与韩延年突围,韩战死,“陵曰:‘

  • 齐东野人之语

    同“齐东野语”。《儿女英雄传》十三回:“安老野笑道:‘此所谓齐东野人之语也。’”

  • 岩滨

    源见“拔才岩穴”、“渭滨垂钓”。指贤德才士隐居之处。《南齐书.顾欢传》:“朕夙旦惟夤,思弘治道,伫梦岩滨,垂精管库,旰食萦怀,其勤至矣。”【词语岩滨】   汉语大词典:岩滨

  • 铁锁横江

    《晋书.王濬传》载:晋将王濬自成都发兵顺长江东下灭吴。吴人于江中险滩要害处用铁锁链横截其船,以抵挡敌军进犯。但终被王濬用火攻破,铁锁断沉,军船无阻,很快到达吴都,吴遂亡。后以“铁锁横江”形容严加防卫。

  • 虎踞

    同“龙盘虎踞”。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词语虎踞】   汉语大词典:虎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