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姹女数钱

姹女数钱

后汉书.孝灵帝纪》注引《续汉志》曰:“车班班,入河闲。河闲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河闲姹女工数钱”是指灵帝母永乐太后好聚金钱,积满堂室。《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下》载:“董皇后(灵帝母)使帝卖官求货,自纳金钱,盈满堂室。”后常以“姹女数钱”比喻积聚钱财无厌。

清.袁枚《咏钱》(六首之一):“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典源】 《后汉书· 灵帝纪》 注引《续汉志》 曰:“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嫌舂黄粱。……’”“‘车班班’者,言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帝也。‘姹女数钱’,言帝即立,其母永乐太后好聚金以为堂室也。‘石上慊慊’者,言太后虽积金钱,犹慊慊常若不足,使人舂黄粱而食之也。”《后汉书·五行志一》亦载。

【今译】 永康元年,汉桓帝死,无子,窦皇后召其父窦武进宫商议,决定立河间王刘开的曾孙刘宏为帝,即汉桓帝。尊窦皇后为太后,由太后临朝。太后聚敛钱财,建筑宫室,虽巨富,却仍贪心不足。因此汉桓帝死后不久,京都就有童谣唱道:“车儿隆隆开,来到那河间。河间少女会数钱,用钱造室金作堂,财富虽多犹不足,平日只知吃黄粱。”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精于算计,贪恋钱财。

【典形】 姹女数钱、工姹女、河间姹、河间姹女、河间钱、河间数钱、妖姬惯数钱、姹女千回数、一钱怜姹女。

【示例】

〔姹女数钱〕 清·黄遵宪《日本杂事诗》:“衔得杨花入窠里,便夸姹女数钱工。”

〔工姹女〕 清·唐孙华《咏钱》:“计算术惟工姹女,夤缘权可买司徒。”

〔河间姹〕 清·徐夔《移居赠永夫》:“葑田吴郎多态度,婀娜欲弄河间姹。”

〔河间姹女〕 清·鲍��《雁门太守行》:“五车煌煌两千石,河间姹女同朝夕。”

〔河间数钱〕 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袨服靓妆,挟筑跕屣。淇上留客,河间数钱。”

〔妖姬惯数钱〕 南朝梁·萧纲《大堤》:“出妻工织素,妖姬惯数钱。”


猜你喜欢

  • 破浪雄心

    源见“乘风破浪”。喻不怕艰险、奋勇前进的壮志。清赵执信《早发沙河店》诗:“破浪雄心浑未惬,乘风更向大荒西。”

  • 长麈短辕车

    同“犊车麈尾”。宋刘克庄《鹊桥仙.足痛》词:“此儿害跛,群儿拍手,次第加公九锡,不消长麈短辕车,但乞取,一枝鹤膝。”

  • 换却毛发

    汉王充《论衡.书虚》:“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 太山,孔子东南望吴 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阊门乎?’颜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子抚其目而正之。

  • 沾寒具

    源见“桓玄寒具油”。谓沾上食物的油污。形容观赏书画,小心珍爱。清唐孙华《和同年狄向涛太史园居》:“书画任摩挲,但勿沾寒具。”

  • 桑里

    源见“桑梓”。故乡,同乡。《儒林外史》十五回:“憨仙道:‘先生,你是处州,我是台州,相近,原要算桑里。’”【词语桑里】   汉语大词典:桑里

  • 刻船求剑

    同“刻舟求剑”。唐刘知幾《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见“刻舟求剑”。唐·刘知几《史通·因习》:“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 贾家三虎

    同“贾氏三虎”。明汤显祖《紫箫记.㕛集》:“正是贾家三虎,伟节最著;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词语贾家三虎】   汉语大词典:贾家三虎

  • 摘骊龙珠

    源见“探骊得珠”。喻指获取难得的珍贵之物。清丁日昌《子贞太史以诗谢荔仍和东坡韵二首呈教》之一:“雷公砰訇天鼓震,伸手曾摘骊龙珠。”

  • 不衫不履

    衣履不整的样子。形容人洒脱而不事修饰。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并列 履,鞋。不好好穿衣裳和鞋子。形容衣着不整齐,不拘小节。《老残游记》:“这个人

  • 士君子

    《礼记.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于房中之间。”郑玄注:“士,州长、党正也;君子,谓卿、大夫、士也。”都是居于人民以上的官吏,所以后人以此称“上流社会”的一些人。【词语士君子】   汉语大词典: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