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礼议

大礼议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1566年在位)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yuán元)的尊号。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1521年在位)病死。厚照无子,依兄终弟及之祖训,其从弟、兴献王朱祐杭之子厚熜(cōng匆)承袭皇位,即世宗。世宗即位后第6天,便下令礼官集议其父兴献王的封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为维持大宗不绝,认为厚熜应过继给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1488-1505年在位),称皇考,而以生父祐杭为皇叔父。世宗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另议。七月,观政进士张璁(后赐名孚敬)上《正典礼疏》,反驳杨廷和之说,主张继统不继嗣,厚熜应尊崇所生,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世宗得到奏疏,即召见廷和等,下令尊己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但被廷和等拒绝。由此开始了以首辅杨廷和等为一方,以皇帝和张璁、桂萼等为另一方的“大礼之议”。经过多次在朝堂上向皇帝谏诤和双方的辩论,并以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五日的左顺门事件(吏部左侍郎何孟春与廷和之子、翰林杨慎集合朝中官员共200余人,自辰至午,跪于左顺门前,吁请世宗收回成命。世宗大怒,命逮134人下狱,余者待罪。次日,180余人受廷杖,编修王相等18人被杖死)为转折,世宗于该年九月颁布诏书,定称其父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称孝宗为“皇伯考”。五年(1526年),为朱祐杬建世庙于太庙之右。七年(1528年)六月,颁布《明伦大典》,备述议礼诸臣建议始末,以垂戒后人。杨廷和革职为民,其他论罪不等。十五年,改世庙之名为“献皇帝庙”。十七年九月,又尊祐杬为睿(ruì瑞)宗,袝(fù付)于太庙,并改其陵墓之名为显陵。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开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在嘉靖年间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典】:

明史》卷17《世宗本纪一》216页:“秋七月壬子,进士张璁言,继统不继嗣,请尊崇所生,立兴献王庙于京师。初,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王皇叔父,援宋程颐议濮王礼以进,不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议。杨廷和等抗疏力争,皆不听。”《明史·蒋冕传》5044页:“‘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 《朱希周传》5064页:“时方议‘大礼’,数偕其长争执。” 《丰熙传》5071页:“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起,熙携礼官数力争。”


猜你喜欢

  • 濯足

    源见“沧浪濯缨”。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词语濯足】   汉语大词典:濯足

  • 陆池莲

    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越中有王氏之橘园……吴中有陆家白莲、顾家斑竹。”后因以“陆池莲”指莲花。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一本作“陆家莲”。【词语陆

  • 锥指

    语出《庄子.秋水》篇。说战国时诡辩家公孙龙不懂庄子思想。并诡刺公孙龙“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大意是:这简直是用管去窥测天,用锥去钻地一样。上句喻公孙龙不知庄子思想的博大,下句喻其莫测庄

  • 连车平斗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则天革命(指武则天临朝),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张鷟为谣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后因以“连车平斗”讥刺冗滥官员之多。《宋史.职官志

  • 梁尘飞

    源见“歌落梁尘”。形容歌曲高妙动人。晋陆机《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宋梅尧臣《夜听邻家唱》诗:“想象朱唇动,仿佛梁尘飞。”【词语梁尘飞】   汉语大

  •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樊素、小蛮:唐白居易歌姬和舞妓名。 樊素的小口似樱桃,小蛮的舞腰像柳枝。 后泛指年轻女子身材优美,姿容妩媚。语出唐.孟?《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

  • 香国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载:上方界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南朝 梁沈约《舍身愿疏》:“虽果谢庵园,飰非香国,而野粒

  • 鸡鹜群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又《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笯,指鸡笼。鹜,指鸭子。后以“鸡鹜翔舞”喻小人得志,以“鸡鹜群”、“鸡鹜

  • 马放南山

    源见“归马放牛”。谓结束战事后的和平景象。《说岳全传》一回:“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见“马入华山”。《说岳全传》1回:“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刀枪入

  • 溃冒冲突

    洪水奔腾,有冲破堤岸之势。宋代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并列 大水汹涌奔腾,有冲决堤坝之患。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