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

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如果因为发生了吃饭噎死的事,就不许人进食,这是荒谬的;如果发生了乘船淹死的事,就不许天下人乘船,这是荒谬的;如果因为发生了进行战争而亡国的事,就要废止一切战争,这同样是荒谬的。战争是不可废止的。就象水和火一样,善于利用它就会造福于人,不善于利用它就会造成灾祸;还象用药治病一样,用良药就能把人救活,用毒药就能把人杀死。正义的战争正是治理天下的一副良药啊。

【出典】: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例句】:

唐·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


偏正 噎,食物塞住喉咙;废,停止。因吃饭被噎,连饭也不敢再吃了。比喻因偶然挫折就废止应作的事。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眼光要看远一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把自己的所学荒疏和遗忘了。”△贬义。用于经不起偶然挫折的人。→一蹶不振 知难而退 ↔百折不挠。也作“见噎废食”、“闻噎废食”、“以噎废餐”、“以咽废飧”。


解释噎:咽喉梗塞,噎住。因为吃饭噎住过,就不再吃饭。后用来比喻受过挫折后,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出处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同“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吕氏春秋·荡兵》中讲,古代圣王只有兴举义兵者,而无息兵罢战者,并对此进行了论证。其中一条讲:有因为吃饭噎死了人,就打算禁食天下的食物,这是不明智的。有因为乘舟坐船淹死了人,就打算禁毁天下所有的船只,这也是不明智的。有因为用兵失败而丧失了自己的国土,就打算禁息天下所有的兵事,这同样是不明智的。兵事、军队不可废止不用,就像水火不可被废止不用一样。对于水火,如果善于运用就会造福,不善于运用就会带来灾祸。就像用药治病的人一样,找到的是好药就能救人,找到的是坏药就会杀人。守卫道义的军队就是天下好药中最好的一种,所以不能被废止不用。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发怒和鞭笞,那么小孩、婴儿马上会随时随地犯错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刑法和惩罚,那么百姓马上就会忤逆不道、相互欺凌。如果天下没有诛杀和攻伐,那么诸侯们马上就会相互施暴、互相攻打。所以家庭里不能废止发怒和鞭笞,国家不可废止刑法和惩罚,天下不可废止诛杀和攻伐。正因为这样,所以圣王只能兴举义兵,而不能废止军队兵事、息兵罢战。

近义一蹶不振

例句

改革完全是一件新的事情,难免会犯错误,但我们不能怕,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停步不前。


【词语因噎废食】  成语:因噎废食汉语词典:因噎废食

猜你喜欢

  • 郎官星

    源见“星郎”。郎官的美称。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文学秋天远,郎官星位尊。”宋杨万里《谢尤延之提举郎中自山间惠访长句》:“淮南使者郎官星,瑞光夜烛荆溪清。”【词语郎官星】   汉语大词典:郎

  • 围棋决赌

    同“围棋赌墅”。清归庄《赠唐生迁居》诗:“竹林楼阁谁家墅,可是围棋决赌来?”

  • 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论述进攻的理论时,强调了用兵方法是以敌军屈服投降为目的,不一定要用战斗这一手段。所以说百战百胜,并非是最完善的军事家;不

  • 筑中置铅

    筑(zhú竹):古击弦乐器。此典指高渐离把铅块暗藏在筑弦乐器中,利用进见时机,击打秦始皇。比喻抗击强暴的壮烈行为。高渐离,战国末年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人。擅长敲击筑弦乐器。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

  • 九方皋

    《列子.说符》:“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

  • 兰芷萧艾

    由香草转化为杂草,比喻士节的变易。战国楚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意为幽兰和白芷都变得不香了,荃草和蕙草都变成了茅草。为什么过去的那些芳草,到今天

  • 以邻为壑

    壑(hè),坑谷,深沟。以邻为壑,原指拿邻国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嫁祸于人。一个名叫白圭的治水专家对孟子说,我对洪水的治理超过了大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洪水,是循着水原来所走

  • 雷门鹤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临海记》:“郡西北有白鹤山,周回六十里,高三百丈,有泄水悬注,遥望如倒挂白鹤,因以为名。古老相传,云此山昔有晨飞鹤入会稽龙门鼓中,于是雷门鼓鸣,洛阳闻之。孙思时斫此鼓,见白鹤飞

  • 接䍦颠倒

    同“接䍦倒着”。宋范成大《会散野步》诗:“忘却下楼扶我谁,接䍦颠倒酒沾衣。”

  • 三至之谗

    源见“曾参杀人”。谓流言诬陷。《后汉书.班超传》:“身非曾参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于当时矣。”【词语三至之谗】  成语:三至之谗汉语大词典:三至之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