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吴牛喘月

吴牛喘月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风俗通》汉应劭撰)

世说新语.言语》:“满奋(三国魏.满伟的侄儿,晋惠帝元康年间官至尚书令、司隶校尉)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后以“吴牛喘月”比喻因惧怕某种事物而遇见相类似的事物也因之产生胆怯心理。唐.李白《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这里“吴牛喘月时”是指气候炎热的季节。


主谓 吴牛,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炎热,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气来。比喻因疑心而害怕。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吴牛,见月就喘。”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时,拖船一何苦。”△多用于心理方向。→大惊失色 胆战心惊 ↔神色不惊 无所畏惧。也作“喘月吴牛”。


【典源】《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 曰:“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晋·裴启《语林》:“满奋字武秋,体羸、恶风。侍坐(晋) 武帝,屡顾看云母幌。或云:‘北窗琉璃屏风,实密似疏。’有难色。武帝笑之。答曰:‘臣为吴牛,见月而喘。’”《世说新语·言语》亦载,文大略同。《太平御览》卷一八八引 《郭子》,作“北窗作琉璃扉”。

【今译】 南方多暑热,吴地一带的水牛苦于日晒,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而气喘。晋代满奋有才识,但身体不好,羸弱怕风。一次,满奋在晋武帝身旁陪坐,总是心神不定地察看北边的窗子,有人告诉他,那是琉璃窗屏,看起来不严实,其实并不透风。满奋听了很不好意思,武帝也大笑起来,他自嘲地说:“我就好像是吴牛,看见月亮也吓得气喘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遇到与前类似的遭遇而疑忌、胆怯; 也用以形容炎暑酷热。

【典形】 喘月、喘月吴牛、牛喘、吴牛、吴牛喘月、笑吴牛、见月妄喘、望月喘。

【示例】

〔喘月〕 宋·黄庭坚《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便欲扫床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

〔喘月吴牛〕 宋·辛弃疾 《雨中花慢·吴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心似伤弓寒雁,身如喘月吴牛。”

〔牛喘〕 唐·韩愈《纳凉联句》:“龙沉剧煮鳞,牛喘甚焚角。”

〔吴牛〕 宋·陈师道《秋怀》:“未免困河鱼,宁如喘吴牛。”

〔吴牛喘月〕 唐 · 李白 《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词语吴牛喘月】  成语:吴牛喘月汉语词典:吴牛喘月

猜你喜欢

  • 马不入厩

    同“马愿如羊”。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马不入厩,金不入怀。”【典源】《后汉书·张奂列传》:“芜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遣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

  • 覆盎

    同“覆酱瓿”。《梁书.文学传下》:“扬生沉郁,且犹覆盎;惠子五车,弥多踳驳。”【词语覆盎】   汉语大词典:覆盎

  • 见溺不援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这是一般

  • 乘肥

    同“乘肥衣轻”。宋梅尧臣《读日者传答俞生》诗:“借日当乘肥,乘肥非吾指。”【词语乘肥】   汉语大词典:乘肥

  • 一分流水二分尘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后因以“一分流水二分尘”喻春光逝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止:语气词。汔( ㄑㄧˋ qì ):庶几。小:稍微。康:安居休息。 人民也很疲劳了,应尽可能让他们稍稍喘一口气。 旧时常用作悯人疾苦之辞。语出《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鲁迅《南

  • 雍琴

    同“雍门琴”。宋张耒《福昌南望》诗:“兴亡今古知何极,莫向雍琴妄惨颜。”

  • 雷焕留剑

    源见“丰城剑气”。借指截留部分贵重物品。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太常之子湖广参政名之伸者,遂将《灵飞》抵《莲花》以塞其意,参政私将《灵飞》割留四十三行藏于家,意作雷焕留剑公案。”【词语雷焕留剑】

  • 狱中书

    源见“梁狱上书”。泛指冤狱的申诉书。唐崔国辅《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往济南府》诗:“梁王虽好士,不察狱中书。”

  • 终南捷径

    终南,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比喻谋取官职或名利的便捷门径。又作“终南径捷”、“南山捷径”。出自唐卢藏用之事迹。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早年曾与兄征明一起隐居终南、少室二山,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