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博学于文

博学于文

文:指文献。 广泛地学习文献。 孔子教人学习之语。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清.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清.魏禧《答施愚山侍读书》:“所谓练识者,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


猜你喜欢

  • 惊弓

    源见“空弦落雁”。闻空弦声而惊恐。喻受过挫折而胆怯。清钱谦益《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米我今归谷口,惊弓君莫问壶头。”【词语惊弓】   汉语大词典:惊弓

  • 蹈海人

    源见“鲁连蹈海”。指战国时鲁仲连。明刘基《感怀》诗之二四:“献纳竟何补,焚坑祸谁因?昂昂采芝士,矫矫蹈海人。”【词语蹈海人】   汉语大词典:蹈海人

  • 蒲东倦客

    唐代元稹《莺莺传》:“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蒲东倦客”指《莺莺传》的张生。后因泛指迷恋声色的书生。元.刘廷信〔中吕.粉蝶儿〕《美色》:“肠断也苏州刺史,心坚也

  • 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鼓鼙( ㄆㄧˊ pí ):乐器,即大鼓和小鼓,古时进军时用以激励士气。后借指战争。 国家有了战事,就会想到领军打仗的人。语出《礼记.乐记》:“君子听鼓辈之声,则思将帅之臣。”《汉书.陈汤传》:“汤

  • 不识丁

    同“不识一丁”。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彼所重王剧、王勔、苏味道者,一以钩党取族,一以模棱贬窜,区区相位,何益人毛发事,千古肉食不识丁,人举为谈柄,良可笑也。”【词语不识丁】   汉语大词典:不识

  • 飞茵飞溷

    源见“飘茵堕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今裘官至尚书,声施赫奕,而质夫为太守,两遭罪谴,谪戍以死,岂亦如花之飞茵飞溷,各有前因耶!”

  • 设鼓悬钟

    旧题周.鬻熊《鬻子》卷上《禹政》:“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门悬钟、鼓、罄而置鞀(音táo,有柄小鼓),以得四海之士。为铭于簨虡(音sǔn jù,古代悬挂钟罄鼓的架子,其横木叫簨,二立木叫虡,也作簴)

  • 分题击钵

    源见“击钵催诗”。指比试限时成诗。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分题击钵伫成篇,苦似儿童遭督课。”【词语分题击钵】   汉语大词典:分题击钵

  • 龙车

    《艺文类聚》卷七一引汉应劭《汉仪》:“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以御天下也。”后因以“龙车”指天子的法驾。宋王安石《题永昭陵》诗:“龙车不可望,投老涕沾衣。”《大戴礼记.五帝德》:“〔颛顼〕乘龙

  • 一饭恩

    同“一饭之德”。唐王建《求友》诗:“每怀一饭恩,不重劝勉词。”源见“一饭千金”。喻小的恩德。清吴伟业《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清徐昂发《淮阴侯钓台》诗:“蒯通不售三分策,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