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人所指

千人所指

被众人所指责。语出自《汉书·王嘉传》。汉哀帝宠幸佞臣董贤,屡加封赏。董贤(前23-前1年)字圣卿,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董贤受哀帝宠爱,行卧不离,22岁官至大司马,封高安侯,主持朝政,气焰薰天。丞相王嘉给哀帝及太后上书奏事,进行劝谏说:“高安侯董贤是一个由巧言献媚而得宠的人,您拿出所有的爵位封赏他,拿出全部财物恩赐他,使他富贵到极点;您还不惜损害自己崇高的威信去宠爱他。败坏了自己的声威,耗尽国库的财物,还唯恐封赏得不够。现在董贤竟然把朝廷的赋税巨款作为个人财产分赏给他的亲信,每一家分到千金的赏赐。自古而来,权贵之臣从未有敢于这样放纵妄为的。此事流传到全国各地,天下百姓都怨恨他。俗话说:‘受到众人的指责,没病的人都会死去。’我常因此而寒心。”后以“千人所指”为典,咏触犯众怒,又作“千夫所指”。

【出典】:

汉书》卷86《王嘉传》3497、3498页:“(汉哀帝)而愈爱贤,不能自胜。”“(王)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谏上及太后曰:‘……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通“殚”,尽)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唯恐不足……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例句】:

五代晋·刘昫《旧唐书·柳亨传》:“岂不谓爱之太极,富之太多,不节之以礼,不防之以法,终转吉为凶,变福为祸。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自死。’不其然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裤,千人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干心。” 清·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千夫所指,其倾覆可立而期。” 清·梁启超《无枪阶级对有枪阶级》:“他们的罪恶,已经是千夫所指,更无庸我再添一句半句话。” 民国·鲁迅《致李秉中》:“然再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见“千夫所指”。


【词语千人所指】  成语:千人所指汉语词典:千人所指

猜你喜欢

  • 挖肉补疮

    比喻以彼补此,只顾眼前,不顾将来。《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四回: “政府给他逼得无法可施,只得勉勉强强,挖肉补疮的筹给三百万元。” 参见:○剜肉补疮见“剜肉补疮”。【词语挖肉补疮】  成语:挖肉补疮汉语

  • 挥扇渡江

    源见“顾荣挥扇”。形容从容镇定,稳操胜券的大将风度。清张景祁《曲江秋.马江秋感》词:“挥扇渡江,围棋赌墅,诧纶巾标格。”

  • 孙阳念骥

    源见“骥伏盐车”。喻指善识才者对人才的赏识和爱惜。唐李群玉《辱绵州于中丞书信》诗:“一缄垂露到云林,中有孙阳念骥心。”

  • 掬指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鲁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发兵包围进攻郑国,因郑、晋有盟,郑便向晋告急求援。可是晋军六月赶到黄河边时,郑国已经投降。晋三军统帅中军将荀林父想回师,中军佐先縠却坚决主张渡河击楚,于是

  • 子建七步

    源见“七步成诗”。指文思敏捷,才气过人。《新唐书.柳公权传》:“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词语子建七步】   汉语大词典:子建七步

  • 枚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汉初辞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西汉文学家枚乘和司马相如,因工于辞赋,世人合称其为“枚马”。后人遂以“枚马”用作咏词臣之典。唐.

  • 鹏翥

    源见“鲲鹏展翅”。鹏飞,喻气象宏伟。南朝梁元帝《黄门侍郎刘孝绰墓志铭》:“曰风曰雅,文章动神,鹤开阮瑀,鹏翥杨循。”【词语鹏翥】   汉语大词典:鹏翥

  • 髯簿

    《世说新语.宠礼》:“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注:指桓温)所眷拔,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须,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髯簿”,是“髯参军,

  • 人柳三眠

    《三辅旧事》(清.张澍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宋赵令畴《候鲭录》卷二:“李商隐《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祇闻一过。不及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汉苑有人形柳,

  • 媒妁之言

    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逑传》10回:“前日历城县鲍知县禀称,是他为媒行聘,你怎么说下无~?”【词语媒妁之言】  成语:媒妁之言汉语大词典:媒妁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