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形容为官清正,公平选拔人才。公元前570年,晋国大夫祁奚要求退休,晋悼公向他征求意见,由谁接替他的职务。他先推荐解狐,原是他的一个仇人。晋侯将任命时,解狐却死了。晋侯只好再次要求祁奚推荐人,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公元前552年,晋国公卿内讧,下卿栾盈被逐往楚国,同党多人被杀,伯华、叔向、籍偃被囚。这时,晋大夫乐王鲋表示愿意为叔向等人获释出力,叔向不理睬他。其他人都指责叔向不应这样做。叔向说,救我的人一定是祁大夫,乐王鲋只是一个阿谀奉承的人,怎能办这样的事?祁大夫举荐人内不弃亲,外不弃仇,他怎么会不管我呢?果然,祁奚闻知后,即去见晋国执政范宣子,指出叔向是社稷之臣,十代之内都应免罪,不能因犯一次错误就杀掉他。经过他的努力,终于使叔向获得了赦免。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例句】:

吕氏春秋·去私》:“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


见“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猜你喜欢

  • 不打不成相与

    见〔不打不成相识〕。见“不打不相识”。《儿女英雄传》10回:“‘我的菩萨! 没把我唬煞了! 这如今可好咧!’姑娘道:‘告诉你老人罢,这就叫作~。’”【词语不打不成相与】  成语:不打不成相与

  • 秦书八体

    秦代所通行的八种字体。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词语秦书八体】  成语:秦书八体汉语大词典:秦书八

  • 相知恨晚

    指窦婴和灌夫相互了解成为知心朋友,深感太迟!后以此典比喻结交朋友感情很好,深感相识太迟。西汉时,窦婴、灌夫都是有功之臣。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时,窦婴任大将军,平定七国动乱后,窦婴

  • 进履情

    源见“圯桥进履”。谓屈己尊老以求教益的谦恭之情。清毛奇龄《送平骠骑出守东平》诗:“黄山尚有遗书在,东去宁无进履情。”

  • 笔尖花

    源见“梦笔生花”。喻华富俊逸的文才或指有才学的人。明汤显祖《牡丹亭.耽试》:“文章五色讹,怕冬烘头脑多。总费他墨磨,笔尖花无一个。”

  • 惠皇昏

    《晋书.惠帝纪》:“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有蒙蔽皆此类也。”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

  • 菩提树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陁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双。”菩提

  • 肯堂肯构

    《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安国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考:父亲。底(zhǐ)法:定法。矧(shěn):况且。原意为儿子不愿按照

  •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菅( ㄐㄧㄢ jiān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坚韧,可做刷帚。蒯( ㄎㄨㄞˇ kuǎi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席。 虽有丝和麻这些比较高级的织料,也不要丢掉菅和蒯这些可以用于编织的低级材料。

  •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挈瓶:提瓶准备汲水。假:借。 指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小聪明,就能谨守住汲器不往外借。 比喻懂得慎其所守。语出《左传.昭公七年》:“人有言曰:‘虽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礼也。’”杜预注:“挈瓶汲者,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