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入海求仙

入海求仙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僊(同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

秦始皇为求长生被方士徐市(fú一作福)所骗,派徐市去海上求仙求药,几年不得。后因以“徐市求仙”借喻长生不老的企望不会实现。

唐.李白《古风》诗:“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猜你喜欢

  • 酆城狱

    源见“丰城龙剑”。本指丰城县狱,相传晋雷焕于此地掘得宝剑赠张华。后以比喻人才被埋没处。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车摧太行路,剑落酆城狱。”【词语酆城狱】   汉语大词典:酆城狱

  • 三岛十洲

    源见“三神山”、“十洲”。指仙境或胜境。宋史浩《南浦.洞天》词:“三岛十洲东,青霄上,神工幻成岩窦。”并列 泛指仙境。三岛,传说中的三座海上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十洲,传说的大海中十处名山胜境。据《

  • 千木奴

    同“千头木奴”。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 一成不变

    原指刑法一经制定,就不可改变。后则用以指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古代制订刑罚制度的原则,凡是涉及犯法之事,即使罪行很轻,也不要赦免。因为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而这种规范是定型的东西,一旦制定就不能改变

  • 羲之有之

    《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有七子,知名者五人。玄之早卒。次凝之,亦工草隶,仕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除玄之、凝之外,知名者还有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晋代书法家王

  • 铜山富

    源见“邓家铜山”。形容钱多,豪富。俞锷《再酬惕生见和之作叠前韵》之二:“通穷空有铜山富,蠡知何妨石室囚。”

  • 雁塔功名

    源见“雁塔题名”。指考试高中。金郭宣道《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雁塔功名晚,试手乌台岁月忙。”

  • 上蔡黄狗

    同“上蔡苍鹰”。清曾国藩《反长歌行》:“上蔡黄狗空叹嗟,洛阳铜驼百迁徙。”

  • 封胡羯末

    源见“天壤王郎”。美称优秀的兄弟子侄。宋陆游《七侄岁末同诸孙来过偶得长句》:“封 胡 羯 末皆佳甚,剩喜团栾一笑新。”并列 称赞兄弟子侄之辞。语本《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初适凝之,

  • 屋上乌

    汉.伏胜《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爱人者,兼有屋上之乌。”汉.刘向《说苑.贵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古语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