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偃王行仁义

偃王行仁义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淮南子.汜论训》:“徐偃王被服慈惠,身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然而身死国亡,子孙无类。”

周穆王时,徐子治国,恭行仁义,不修武备,江淮诸侯归附者有三十六国。周天子闻之,遣使至楚,令楚伐之。徐偃王爱民而不愿以武力相斗,于是被楚灭亡。后用为讥讽只知恪守仁义教条而不识时移势异终至毁灭之典。

楚辞》十三,汉.东方朔《七谏.沉江》:“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汉.王充《论衡.非韩》:“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朝者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


猜你喜欢

  • 塞责

    抵塞罪责。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卞庄子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殁矣,请塞责。’”北:败。后人又称作事马虎、敷衍了事为“塞责”或“敷衍塞责”。【词语塞责】   汉语大词典:

  • 神羊触

    源见“獬豸冠”。借指弹奏不法官吏。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世道难于剑,谗言巧似笙。但憎心可转,不解跽如擎。始效神羊触,俄随雁旅征。”

  • 火色

    同“鸢肩火色”。清 沈荣隽《书怀》诗:“马周困长安,行路愁偪侧;卓见非常何,火色人谁识?”【词语火色】   汉语大词典:火色

  • 用志不分

    聚精会神,用心专一。《庄子.达生》:“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伛偻丈人之谓乎!’”述补 志,心思。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庄子·达生》:“~,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褒义。用于形态

  • 叩角干齐

    源见“宁戚饭牛”。指宁戚叩牛角而歌以求齐君的重用。借指寒士怀才求仕。《晋书.皇甫谧传》:“或叩角以干齐,或解褐以相秦。”

  • 鵩鸟赋

    《文选》卷十三汉.贾谊《鵩鸟赋序》:“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鸟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鸮,不祥鸟也。谊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西汉文士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有

  • 偏袒

    源见“左右袒”。偏护一方。清昭梿《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偏袒”指偏向一方、袒护一方之意。其字面意思是: 露出右肩或左肩。佛教徒露出右肩,以示

  • 窥邻

    同“窥宋东墙”。唐李白《赠裴司马》诗:“愁苦不窥邻,泣上流黄机。”

  • 咒岭出泉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二《晋河西昙无谶》:“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王入山,王渴需水不能得,谶乃密咒石出水,因赞曰:‘大王慧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闻者,皆叹王德。”传说晋代

  • 桑间之音

    源见“桑间濮上”。指淫靡的音乐。《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 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见“桑间濮上”。《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此乱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