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倭寇

倭寇

明代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日本古称倭奴国,故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总兵刘江大破之于望海(今辽宁大连金州东北),倭寇之势渐衰。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活跃。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事焚掠。明政府下令停止贸易。此后倭寇见沿海防务空虚,便勾结土豪、奸商、流氓、海盗进行走私劫掠。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江、浙、闽受害最烈,山东、广东也遭波及。后经明将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部征战多年,到16世纪60年代中,才逐渐平服。

【出典】:

明史》卷322《外国列传》8345页:“是年,倭寇盘石。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例句】: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三十一年夏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黄岩,大掠象山、定海诸邑。”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4《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及嘉靖中倭寇之乱,先有闽人林汝美、李七、许二诱日本倭劫海上。” 清·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二《议守》下:“而明人平倭寇皆处州、义乌之兵。” 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词语倭寇】   汉语词典:倭寇

猜你喜欢

  • 梁苑

    源见“梁园赋雪”。指贵族、名士游赏宴饮之处。南朝 齐王融《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奭,梁苑豫才邹。”清钮琇《〈觚賸〉自序》:“入燕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梁苑而晤名贤,书携行秘。”【词语梁苑】

  • 陈抟堕驴背

    宋王偁《东都事略.陈抟传》:“〔陈抟〕尝乘白驴欲入汴,中涂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又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尝乘白骡(或作驴),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

  •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优、游:悠闲。哉:文言语气词,表感叹。聊:姑且。卒:完毕,结束。岁:年。 自在逍遥啊,姑且这样来度过岁月。 表示悠闲自在地打发日子。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 珠桂

    源见“食玉炊桂”。形容物价昂贵,生活困难。清顾炎武《寄次耕》诗:“相对愁珠桂,流民辇下多。”【词语珠桂】   汉语大词典:珠桂

  • 虞童

    《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书》:“翻少好学,有高气。年十二,客有侯者兄者,不过翻,翻追与书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

  • 曹瞒说鸡肋

    源见“食鸡肋”。指无多大价值的事物。宋黄庭坚《又借答送蟹》诗:“恐似曹瞒说鸡肋,不比东阿举肉山。”瞒,曹操小名。

  • 的一确二

    见“丁一卵二”条。并列 形容确凿不移。元·关汉卿《三勘蝴蝶梦》》1折:“怕不待~,早招承死罪无辞。”△用于事情的确实。→丁一确二【词语的一确二】  成语:的一确二汉语大词典:的一确二

  • 驴背灞桥

    源见“骑驴索句”。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言作诗的苦心。清顾翰《玲珑玉.雪声》词:“纵传来南枝消息,便知是玉梅香坼,未抵魂消。只低和唱新诗,驴背灞桥。”

  • 问奇字

    源见“载酒问奇字”。谓从人受学或向人请教。唐韩愈《题张十八所居》诗:“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

  • 抟土作人

    神话传说中女蜗抟( ㄊㄨㄢˊ tuán 团)黄土作人。《太平御览.皇王女娲氏》引《风俗通义》曰:“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