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倒持太阿

倒持太阿

太阿:又作泰阿,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造。倒拿着宝剑,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轻易把权柄送交别人,使自己反遭其害。语出自西汉梅福给汉成帝的上书。西汉人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年轻时在长安求学,精通《尚书》和《谷梁春秋》,担任南昌尉。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把持朝政。京兆尹王章为人忠贞直率,曾规劝、指责王凤,被王凤杀死。王氏势力越来越大,自然灾害和奇异现象多次出现,各级官吏都不敢说心里话。梅福上书成帝说:“秦朝无道,残虐百姓,无形中为汉朝兴起创造了条件。如同倒拿着泰阿宝剑,把剑柄交给陈涉、项羽等楚人。”后以此典形容毁己利敌或指丧失权力,反为人所制。又作“授人以柄”。

【出典】:

汉书》卷67《梅福传》2917、2920页:“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福复上书曰:‘……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颜师古注曰:‘泰阿,剑名,欧冶所铸也。言秦无道,令陈涉、项羽乘间而发,譬倒持剑而以把授与人也。”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为乱阶。” 宋·王安石《兼并》:“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宋·张元干《过白彪访沈次津》:“赏罚二大柄,倒持示微弱。” 清·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国柄倒太阿,祖训裂堤防。” 清·黄遵宪《群公》:“事事太阿权倒授,人人六等罪分明。” 清·黄遵宪《庚辰四月重野成斋》:“呜呼源平霸者起,太阿倒持将军。”


见“太阿倒持”。


【词语倒持太阿】  成语:倒持太阿汉语词典:倒持太阿

猜你喜欢

  • 新鬼大,故鬼小

    《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大,通太,大庙即太庙,古时帝王的祖庙,祭祀祖宗属于大事,故称),跻僖公(跻,音jj,升;跻僖公,是指把僖公的享祀之位升到闵公之上),逆祀(闵公和僖公是兄弟

  • 笔则笔,削则削

    笔:指记载。削:指删除。古代文字书于竹简,删改时要用刀刮去竹上的字。 记载的记载,删除的删除。 古时形容修改文字。语出《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林

  • 纶旨

    源见“纶綍”。圣旨。宋张孝祥《浣溪沙》词:“细拈丝梢龙尾北,缓携纶旨凤池东。”【词语纶旨】   汉语大词典:纶旨

  • 向子赋

    源见“山阳笛”。指《思旧赋》。泛指感旧伤逝之作。唐宋之问《咏笛》诗:“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

  • 谢枕

    源见“梦惠连”。谓梦中觅佳句。宋宋祁《秋日射堂寓目呈应之》诗:“谢枕吟魂迷带草,嵇衿真虑属堂萱。”【词语谢枕】   汉语大词典:谢枕

  • 莱芜甑

    同“莱芜甑釜”。南朝 梁吴均《赠周兴嗣》诗之一:“唯安莱芜甑,兼慕林宗巾。”【词语莱芜甑】   汉语大词典:莱芜甑

  • 绣虎

    《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宋曾慥《类说》四)。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言曹植诗文文采华美而风骨遒劲。后推及其他好文章。陈旅《院中再和伯修韵》:“毡城家拜银麕赐,棘院人争绣虎

  • 排张挚

    源见“长公直道”。比喻禀性刚直之人受世人俗议排挤。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

  • 庾征西聘殷浩

    《晋书.庾亮传》:“陶侃薨,迁亮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晋书.殷浩传》:“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三府辟,皆不就。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

  • 象耕鸟耘

    东汉.王充《论衡.书虚篇》:“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盖以圣德所致,天使鸟兽报祐之也。……鸟田象耕,报祐舜、禹非其实也。实者,苍梧多象之地,会稽众鸟所居。……象自蹈土,鸟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