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众叛亲离

众叛亲离

意谓群众背叛,亲信远离,不得人心,处境非常孤立。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了他的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君。而后为了转移国内不满情绪,又对外发动伐郑之役。当时,鲁隐公问大夫众仲,州吁能不能成功?众仲回答说:州吁对外用兵以求转移人民视线,只能更加失去群众。对内想缓和人心,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出典】:

左传·隐公四年》:“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例句】: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注》:“既乃残杀老弱,幽士愤怨,众叛亲离,孑然无党。”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圣情爱人,久为含忍。亲离众叛,自取奔亡。”


并列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不得人心,处境孤立。语出《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柳建伟《都市里的生产队》:“挨到大队改称的时候,自家执政的人已走到~的末路。”△贬义。多用于描写由于自己的言行导致的孤立处境。也作“亲离众叛”、“众散亲离”。


解释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处境十分孤立。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庄公很喜爱小儿子州吁,因为州吁是自己非常宠爱的小妾生的。卫庄公对州吁的错误一味纵容而不加制止。庄公死后,州吁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王位,即为卫桓公。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

后来州吁杀掉卫桓公,篡夺了王位。鲁国国君听说了这事,就问大臣众仲:“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听说用祸乱安定百姓的。用祸乱,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会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依仗武力而安于残忍。依仗武力就没有大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信。大家背叛,亲信离开,就难以成功了。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就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驱使百姓,不致力于建立德政,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

后来卫国大臣石碏设计将州吁骗到陈国,说服陈国国君将其抓住,交由卫国处理。卫国派去大臣,将州吁杀死在了陈国。

例句

失道者必然众叛亲离。


【词语众叛亲离】  成语:众叛亲离汉语词典:众叛亲离

猜你喜欢

  • 无思不服

    见〔自西至东,自南至北,无思不服〕。

  • 溺沮耕养

    同“沮溺耦”。宋苏轼《又次韵游小云居》:“永远林栖真有道,溺 沮耕养亦忘情。”

  • 薪传

    同“薪尽火传”。清唐孙华《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练川文笔旧称雄,太仆薪传应未烬。”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这个口吻是根据我们四千年先圣先贤道统的薪传。”【词语薪传】   汉语大词典:薪传

  • 木石心肠

    同“木人石心”。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偏正 比喻心肠像木头石块一样硬。形容冷酷无情,铁石心肠。语本《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尤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

  • 段笏

    源见“击贼笏”。借指正气凛然。明无名氏《鸣凤记.夫妇死节》:“一言犯威,五刑殉裂;关脑比心,严颜嵇血;朱槛段笏,张齿颜舌。”【词语段笏】   汉语大词典:段笏

  • 郭伋还州

    同“郭伋待期”。唐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郭伋还州,尚不欺于童子。”

  • 西风吹尘

    源见“庾公尘”。喻显赫逼人的权势。明高启《送高二文学游钱塘》诗:“西风吹尘扇难障,不如归卧须时康。”

  • 裹饭

    《庄子.大师宗》:“子舆与子桑友(子舆,春秋鲁曾参;子桑,春秋秦公孙枝),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此指子桑),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命乎!’有不

  • 野王筝

    《晋书.桓伊传》:“(伊)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

  • 督邮

    源见“青州从事”。指薄酒,劣酒。宋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从今便踏青州曲,薄酒知君笑督邮。”宋黄庭坚《醇道得蛤蜊》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词语督邮】   汉语大词典:督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