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亦步亦趋

亦步亦趋

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他人。孔子的学生颜回有一次问孔子,老师您慢慢走,我也慢慢走;老师您快快地走,我也快快地走;老师您前面跑,我也跟在后面跑;老师您跑得一溜烟,我只好瞪着眼睛落在了后面。孔子问道,这是什么意思?颜回答道,您慢慢地走我也慢慢地走,是指您讲什么,我也讲什么;您快快地走,我也走得快,是说您同别人争论,我也帮腔;老师前面跑,我也跟在后面跑,是说我也可以随您一样讲述圣贤之道;您跑得一溜烟而我只能瞪着眼睛落在后面是说您虽不开口讲话,别人也对您极为崇拜,而这一点却是我做不到的。

【出典】:

庄子·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例句】: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5:“惟吾乡邵山人长蘅,初所作诗,既描摩盛唐,苦无独到,及一入宋商邱(荤)幕府,则又亦步亦趋,不能守其故我也。”


并列 亦,也;步,行走;趋,快走。原指学生紧紧追随老师。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后来形容处处模仿或一味追随他人。张贤亮《小说中国》:“我们思想经常走入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学者们惯于从书本出发,跟着现成的理论~。”△贬义。用于形容没有主见,不能独创,成为他人附庸的人。→人云亦云 携手接武 鹦鹉学舌马首是瞻 附骥攀鸿 ↔独辟蹊径 独树一帜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异军突起 自行其是。也作“一步一趋”、“亦趋亦步”。


解释步:步行。趋:小跑。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庄子·田子方》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渊问孔子:“先生您行走我也行走,先生您快跑我也快跑,先生您疾驰我也疾驰,先生您脚不沾地地迅疾飞奔,我却只能干瞪着双眼落在后面。”孔子听不懂,颜渊又说:“我说这些意思是,您不说什么却能够取信于大家,不表示亲近却能使情谊传遍周围的人,不居高位、没有权势却能够让人民像流水那样居于身前,而我却不懂得先生为什么能够这样。”

孔子说:“人最悲哀的是心灵的僵化死亡,这比躯壳的死亡更厉害。要想不至于‘心死’,就得让自己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往西方落下一样,每时每刻都不停地变化。命运的安排不可能预先窥测,所以我只是每天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罢了。我跟你这样亲密无间,你却不能真正了解我,这真是我的悲哀。”

近义人云亦云

反义特立独行

例句

缺乏创造力,亦步亦趋,是不能打开局面的。


【词语亦步亦趋】  成语:亦步亦趋汉语词典:亦步亦趋

猜你喜欢

  • 呼钱

    《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葛仙公别传》:“(晋葛玄)取十钱,使人一一投井中,公井上以器呼钱,人见(钱)从井中一一飞出,入公器中。投人刻识之,所呼皆得,是所投者。”这是一个神仙玄妙故事,本无稽之谈。后因用

  • 任公子

    源见“钓东海”。本指传说中善于钓鱼的人。喻指志于大成的经世者。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词语任公子】   汉语大词典:任公子

  • 西山夫

    同“西山饿夫”。宋苏轼《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词语西山夫】   汉语大词典:西山夫

  • 角巾归去

    同“角巾东路”。宋吴潜《感皇恩.和广德知军韵》词:“君王定许,整顿江头行李。角巾归去也,休里第。”

  • 张博望

    《史记.卫将军骠骑传》附《张骞》:“将军张骞,以使通大夏,还,为校尉。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博望侯。后三岁,为将军,出右北平,失期,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使通乌孙,为大行而卒。”西汉.张骞,成固人,建元二年

  • 木兰征戍女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古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 刘晨与阮肇

    参见:天台山

  • 十日出

    源见“羿射九日”。形容日烈天旱。清薛时雨《苦热行示王小初太守》:“十日并出天地焦,后羿一射骄阳消。”傅尃《春雨谣》之五:“尧时十日出,草木尽枯焦。”

  • 彝伦攸斁

    彝:常。伦:理。攸:所。斁( ㄉㄨˋ dù ):败坏。 治国安民的常理遭到破坏。语出《书.洪范》:“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泪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三国.魏.王粲《为刘荆州谏袁

  • 卢家七碗

    同“卢仝七碗茶”。明顾大典《青衫记.茶客访兴》:“石蜜霜华是何物?卢家七碗还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