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五袴歌

五袴歌

同“五袴谣”。宋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君独一麾去,欲赓五袴歌。”


【典源】《东观汉记·廉范》:“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成都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而更相隐蔽,烧者日日相属。范乃毁削前令,但严使储水,百姓为便。乃歌之云:‘廉叔度,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堵。昔无襦,今五袴。’”《后汉书·廉范列传》亦载,末作“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今译】 后汉廉范 (字叔度) 任蜀郡太守,成都地方街道狭窄,居室相连。以前太守规定,为了防火禁止百姓夜间劳作,但百姓都偷偷隐蔽起来干活,反而更易引起火灾,火事天天发生。廉范则废除前令,只严格命令储备水,百姓认为很便利。为此编成歌谣:“廉叔度,为什么来得这么迟? 不禁止用火,百姓可以安心劳作。过去短衣穿不上,今天却有五条裤。”

【释义】后以此典称誉地方官关心民间疾苦,治理有方。

【典形】 楚谣襦袴、歌袴、歌来暮、歌廉、歌襦袴、袴襦恩、来暮之谣、廉公袴、民五袴、襦袴、襦袴兴讴、叔度歌、五袴、五袴歌、政成襦袴、来暮歌谣、五袴讴、民谣岂敢夸、五袴谣、颂襦袴、襦袴咏、五袴得歌、民有袴襦、增襦袴、民歌五袴、袴襦歌、咏袴襦、来何暮、襦袴吾人。

【示例】

〔楚谣襦袴〕 唐·张祜《送周尚书赴滑台》:“楚谣襦袴整三年,喉舌新恩下九天。”

〔歌袴〕 宋·梅尧臣《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歌来暮〕 宋·柳永《永遇乐》:“拥朱幡。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歌廉〕 明·杨慎《凤栖梧·送薛曲泉之镇雄》:“借寇歌廉春有脚,皂盖朱幡,辉映江阳郭。”

〔歌襦袴〕 唐·罗隐《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惭愧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袴到如今。”

〔袴襦恩〕 宋·曾巩《酬吴仲庶龙图暮春感怀》:“药石言行天下雨,袴襦恩达国中春。”

〔来暮之谣〕 唐·白居易《前吉州刺史李繁可制》:“勉率分忧之任,庶成来暮之谣。”

〔廉公袴〕 清·赵翼《前守韦缘事罢宫诗以送别》:“民犹争诵廉公袴,我敢相矜范叔袍。”

〔民五袴〕 清·严我斯《疁水谣》:“使君寒,民五袴。使君饥,民含脯。”

〔襦袴〕 明·唐寅《贺松郡伯寿》:“襦袴今歇惠,丝纶待秉钧。”

〔襦袴兴讴〕 唐·元稹《夜绩判》:“若廉叔之劝蜀,襦袴兴讴; 类古公之居豳,茅绹斯诵。”

〔叔度歌〕 唐·刘长卿《送梁郎中赴吉州》:“遥想庐陵郡,还听叔度歌。”

〔五袴〕 宋·王安石《奉酬圣从待制:“三刀旧协庭闱梦,五袴今传里巷歌。”

〔五袴歌〕 唐·皎然《春日酬祭岳渎使大理卢卿》:“五袴歌仍咏,三碑石重铭。”

〔政成襦袴〕 清·王摅《赠临江李述斋太守》:“行见朝廷资补兖,政成襦袴不须歌。”


【词语五袴歌】   汉语词典:五袴歌

猜你喜欢

  • 殉死礼非

    《礼记.檀弓下》:“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礼记》中记述陈子亢反对以人殉葬,并阻止了嫂嫂要用活

  • 降贵纡尊

    纡:屈抑。谓谦以自处,降抑尊贵的地位。南朝梁.萧纲《昭明太子集序》:“降贵纡尊,躬刊手掇。”亦作“纡尊降贵”。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一四五回:“一方面,中国政府因怕此案迁延不决,酿成国际上之重大交涉

  • 潘郎鬓丝

    同“潘安白发”。清金农《寄盛上舍》诗之二:“里中词客惟汝,苦调潘郎鬓丝。”【词语潘郎鬓丝】   汉语大词典:潘郎鬓丝

  • 青皇

    同“青帝”。明倪元璐《皇极门颁历作》诗:“黑帝威初试,青皇位早传。”【词语青皇】   汉语大词典:青皇

  • 一步一趋

    同“亦步亦趋”。李劼人《大波》一部一章:“老顽固们还更骂我是维新派,是一步一趋在学周孝怀 周观察。”亦指紧跟着行走。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见“亦步亦趋

  • 子夏丧明

    参见:掐掌流血

  • 辞汉泪

    同“辞汉金仙”。清钱谦益《再次茂之他字韵》:“李贺漫歌辞汉泪,不知铅水已成河。”

  • 寸指测渊

    《孔丛子.答问》:“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而疑圣,殆非所望也。”以一寸之指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主谓 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无法探明深理。语出《孔丛子·答问》

  • 吕虔赠刀

    同“吕虔刀”。《晋书.王导王悦等传赞》:“恬 恂踵德,副吕虔之赠刀。”

  • 孟光案

    同“孟光举案”。宋苏轼《往在东武与人往返作灿字韵诗今复和答之》:“不见梁伯鸾,空对孟光案。”金元好问《南冠行》:“郎食猩猩唇,妾食鲤鱼尾,不如孟光案头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