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乌白马角

乌白马角

同“乌头白,马生角”。南朝 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辞》之四:“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并列 乌鸦变白,马头长角。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语本《史记·刺客列传赞》:“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三国魏·曹植《精微篇》:“子丹西质秦,~。”△多用于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方面。→异想天开 画饼充肌。也作“乌头白,马生角”。


【典源】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丹仰天叹,乌即白头,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 《风俗通》卷二亦载,文略。

【今译】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傲慢无礼,太子丹心中怨愤,打算回国。他向秦王请求,秦王不许,故意刁难他说:“如果乌鸦的头变白,马长出角来,我就答应你。”燕太子丹听了不禁仰天长叹,结果乌鸦的头真的变白了,马也真的长出角来。秦王没有办法,只好放太子丹回国。乌鸦一名毕逋。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或难以实现的愿望; 也借指人身处困境,无法归去。

【典形】 毕逋头白、变彩救燕质、待乌、瀚海乌头、角马、马角望燕丹、马角乌头、马生角、马头觅角、生马角、乌白、乌白马角、乌白头、乌头白、乌头马角、头白岂无缘、乌头有白时、待乌头白、林乌白头、白尽乌头、乌盼头白、乌改白头、乌头暗雪、乌头未变、马头无角、头白乌、马角生、马未角。

【示例】

〔毕逋头白〕 金·元好问 《南冠行》:“南冠累累渡河关,毕逋头白乃得还。”

〔变彩救燕质〕 南朝梁·刘孝威《乌生八九子》:“岂如变彩救燕质,入梦祚昭公。”

〔待乌〕 唐·李商隐《镜槛》:“待乌燕太子,驻马魏东阿。”

〔角马〕 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

〔马角望燕丹〕 清·王夫之《广遣兴》:“莫将马角望燕丹,合用狼渊警范山。”

〔马角乌头〕 清· 曹贞吉 《百字令》:“马角乌头千载恨,匕首匣中如雪。”

〔马生角〕 清·周杭《题倚剑牧马图》:“紫髯如虬悲白发,雄心难待马生角。”

〔马头觅角〕 唐·白居易 《自题》:“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生马角〕 清·王士禛《和徐健庵宫赞喜吴汉槎入关》:“万古穷荒生马角,几人乐府唱刀环。”

〔乌白〕 南朝梁·萧纲《妾薄命》 :“转山犹可遂,乌白望难期。”

〔乌白马角〕 南朝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乌白头〕 金·元好问《落魄》:“行役鱼赪尾,归期乌白头。”

〔乌头白〕 明·高启《忆远曲》:“妾今能使乌头白,不能使郎休作客。”

〔乌头马角〕 清·顾贞观 《金缕曲》:“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词语乌白马角】  成语:乌白马角汉语词典:乌白马角

猜你喜欢

  • 锦衣还里

    同“衣锦还乡”。?庐《童子军》二出:“著甚的肘后悬金印,锦衣还里想。”

  • 北海觞

    同“北海尊”。宋 倪偁《鹧鸪天.九日怀文伯》词:“怀人独下西州泪,对菊谁空北海觞?”

  • 公仪之操

    源见“拔葵去织”。借指廉洁奉公之节操。《后汉书.谢夷吾传》:“爰牧荆州,威行邦国。奉法作政,有周召之风;居俭履约,绍公仪之操。”【词语公仪之操】  成语:公仪之操汉语大词典:公仪之操

  • 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

    柳下惠:春秋时鲁国贤人。姓展名禽,居柳下,卒谥惠。鄙:狭陋。敦:厚。 听到柳下惠风节的人,胸襟狭小的也变为宽广,性情刻薄的也变为敦厚。语出《孟子.万章下》:“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

  • 霞液

    同“霞醴”。唐吴均《游仙》诗之七:“霞液朝可饮,虹芝晚堪食。”【词语霞液】   汉语大词典:霞液

  • 常何

    宋.宋祁、欧阳修等修撰《新唐书.马周传》:“(马周)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

  • 风树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风吹叶落,这是不可回避的规律;儿子想赡养父母,但父母年事已高,以致不能长期竭尽孝心。后以“风树”作

  • 卧辙

    同“攀鞍卧辙”。南朝 梁任昉《〈王文献集〉序》:“三年,解丹阳尹,领太子少傅,馀悉如故。挂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词语卧辙】   汉语大词典:卧辙

  • 曹蜍李志

    《世说新语.品藻》:“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曹蜍指晋人曹茂之,字永世,小字蜍,彭城人;李志字温祖,江夏钟武人。二人均善书,但为人无可

  • 百神迎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国语.鲁语下》:“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