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举足轻重

举足轻重

原作“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形容有实力者处于二强之间,对双方成败起着决定作用。用以表示地位重要,足以左右局势,如偏向何方,就会打破均势。窦融(公元前26-公元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王莽败后,降更始,拜张掖属国都尉,遂割据富裕的河西。刘秀称帝之初,以其地接陇蜀,想要依靠他来控制割据甘、凉的隗嚣和盘据四川的公孙述,特封窦融为凉州牧。在光武帝诏书中称:“现在益州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目前您连着蜀、汉两地,制动权掌握在您的手中,您倒向哪一边,都会对时局发生决定性影响,就此看来,我们之间的交情难道是有止境的吗?”窦融即借此称臣内附,辅光武帝定天下,累仕至司空、卫尉,一门中有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卒谥戴侯。

【出典】:

后汉书》卷24第799页《窦融传》:“先是,帝闻河西完富,地接陇蜀,常欲招之以逼嚣、述。亦发使遗融书……书曰:‘……今益州有公孙子阳,天水有隗将军,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例句】:

茅盾《子夜》19:“然而现在风景不殊,人物已非了!现在他和赵伯韬立在敌对的地位了!而且举足轻重的杜竹斋态度莫测!”


主谓 一抬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轻重。比喻所处位置重要,能够左右局势。语本《后汉书·窦融传》:“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邓贤《中国知青梦》:“两个~的决策人物好像摔跤场上两个相持不下的运动员。”△一般表示居处要位,实力强大,足以影响全局。→大本大宗 一言九鼎 非同小可 ↔无足轻重 微不足道


【词语举足轻重】  成语:举足轻重汉语词典:举足轻重

猜你喜欢

  • 阳盱请而洪灾息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阳盱、桑林:都是地名。相传夏禹曾在阳盱之阿为民请求灭息洪灾;成汤曾在桑林之际为民祈祷降临甘霖,都以民忧而己忧。旧因以比喻为政者诚心为民就能

  • 坎劳

    《易.说卦》:“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后遂以“坎劳”指北方。清侯方域《定鼎说》:“云中右则浩于龙门,左则衍于碣石,面临洪河,背拱渤海,垣应紫微,极成艮位,介震

  • 逢桓扣角

    源见“宁戚饭牛”。谓贤才抓住机会打动君王以求用世。明徐渭《与员外王公书》:“然逢桓扣角,实切于衷;遇盖弹刀,每兴愚抱。”

  • 八柱

    《楚辞.天问》:“八柱何当?东南何亏?”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古代神话传说,地有八柱,用以承天。后以“八柱”指擎天柱,能为国家扶倾持危胜大任之材。唐颜真卿《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傅陇西郡开国公李公

  • 荀香

    同“荀令香”。宋李莱老《青玉案.题草窗词卷》词:“枯叶分题觞咏处,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清陈维崧《合欢带.为吴陵宫掌雷赋催妆词》词:“夹路如花还似露,戟门前步步荀香。”【词语荀香】   汉

  • 江令锦袍

    南朝陈.江总《山水纳袍赋.序》:“皇储监国余辰,劳谦终宴,有令以纳袍降赐。何以奉扬恩德?因题此赋。”(据《艺文类聚》卷六十七引)南朝陈.江总,在陈后主时任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他曾受锦袍之赐,作《山水纳

  • 之死靡他

    同“之死靡它”。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难自奋,之死靡他。”见“之死靡它”。【词语之死靡他】  成

  • 清都

    同“清都紫微”。《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亦指帝王住的都城。晋左思《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词语清都】   汉语大词典:清都

  • 交淡水

    参见:淡若水

  • 垂天鹏翼

    同“垂天翼”。宋吴则礼《鹧鸪天.曹丞相诞日》词:“永遇英雄际会时,垂天鹏翼逐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