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临池学书

临池学书

晋书卫瓘传》附卫恒“四体书势”:“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汉张芝临池练书法,时日既久,洗笔把一池水都染黑了,可见功力之深。后因称学习书法为“临池。”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素绢充衾裯。”


连动 到池塘边学写字。语出《晋书·卫恒传》:“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池水尽墨。”后因以“临池学书”形容刻苦练习书法。《晋书·王羲之传》:“曾与人书云:‘张芝~,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褒义。用于书法方面。


【典源】 《后汉书· 张奂列传》注引王愔《文志》 曰:“ (张)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晋书·卫恒传》 中《四体书势》亦载此事。宋·曾巩《墨池记》:“ (王)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今译】 后汉张芝 (字伯英) 为著名书法家,他年轻时勤学苦练,尤擅草书,家中买来的绢帛,必先用于练字而后再染,他在池边研墨习字,池水都被弄黑。晋代王羲之 (人称王右军) 亦为著名书法家,也曾临池学书,抚州临川城东有一水池,相传即为羲之临池学书之处。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书法精绝;或用以指练习书法。

【典形】 池尽墨、池水含墨、临池,墨成池、墨池、试墨临池、写遍未裁衣、一池墨、洗墨无池、临池尽墨。

【示例】

〔池尽墨〕 唐·张祜《酌房子客郊居》:“近日稍闻池尽墨,他时谁见壁藏书。”

〔池水含墨〕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

〔临池〕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

〔墨成池〕 宋·陆游《书悲》:“赖有墨成池,淋漓豁胸臆。”

〔墨池〕唐·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雪明书帐冷,水净墨池寒。”

〔试墨临池〕 元·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试墨临池,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写遍未裁衣〕 宋·苏辙《次韵刘贡父题文潞公草书》:“应笑学书心力尽,临池写遍未裁衣。”

〔一池墨〕 宋·陆游《东斋杂书》之五:“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词语临池学书】  成语:临池学书汉语词典:临池学书

猜你喜欢

  • 拄笏

    同“拄笏看山”。宋刘过《题凤凰台》诗:“时事不言惟拄笏,书生无用且衔杯。”元房皞《题张信之见山堂》诗:“拄笏当此时,未觉功名大。”【词语拄笏】   汉语大词典:拄笏

  • 雷门鹤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临海记》:“郡西北有白鹤山,周回六十里,高三百丈,有泄水悬注,遥望如倒挂白鹤,因以为名。古老相传,云此山昔有晨飞鹤入会稽龙门鼓中,于是雷门鼓鸣,洛阳闻之。孙思时斫此鼓,见白鹤飞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岂,难道。有种:谓世代相传。种,种族。 王侯将相,难道是种族遗传的吗?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王侯将相无种,功名事业全在人为。语出《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 斐然成章

    斐然:有文采的样子。章:文采。 形容文采可观。语出《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汉.蔡邕《京兆樊惠渠颂》:“农民熙怡,悦豫且康,相与讴谈疆畔,斐然成章,谓之樊惠渠云尔

  • 沉冥客

    借指谪居隐迹之人。唐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 “自哂沉冥客,曾为献纳臣。” 参见:○沉冥子

  • 添海屋筹

    源见“海屋添筹”。谓增年益岁。祝寿之词。清赵翼《皇上八旬圣表恭纪》诗:“芝苓不觅天台药,蓬阁遥添海屋筹。”

  • 黄口为人罗

    《孔子家语》卷四《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可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孔子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

  • 改过从善

    见“改过迁善”。《醒世恒言》卷27:“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词语改过从善】  成语:改过从善汉语大词典:改过从善

  • 小人不乐成人之美

    见〔小人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

  • 建业水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三国时吴国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建业:吴国的都城,今南京市江宁县。吴君孙皓将首都由建业迁陡武昌,江东百姓溯流供给,深以为苦,故有此童谣。后用作怀念故乡的典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