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两部鼓吹

两部鼓吹

南齐书.孔稚珪传》:“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元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手?’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东汉陈蕃年少时,独处一室,庭院芜秽,常不清扫,陈为人方峻疾恶,在郡为官,不待宾客,常喜雅静自适。孔稚珪不剪庭中草莱,以蛙鸣自适,这种清雅恬淡性格与陈蕃相近。

鼓吹,指古时仪仗乐队的乐器合奏。后因以“两部鼓吹”比喻蛙鸣,以“蛙吹”又可比喻乐声合鸣。

唐.韦庄《夏夜》诗:“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偏正 本指有坐、立两部乐队演奏的乐曲。后也用以比喻蛙鸣。《南齐书·孔稚珪传》:“稚珪风韵清踈……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何必期效仲举?’”△多用于音乐方面。


【典源】《南齐书·孔稚珪传》:“稚风韵清流,好文咏,……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南史·孔珪传》亦载,后有“王晏尝鸣鼓吹候之,闻群蛙鸣,曰:‘此殊聒人耳。’珪曰:‘我听鼓吹,殆不及此。’晏甚有惭色。”

【今译】 南齐孔稚珪风韵清雅疏放,喜好诗文,对世事俗务不感兴趣,在住宅周围营造山水园林,倚案独酌。他的庭院里杂草丛生,不加修剪,中间常有蛙鸣。有人问他:“你是想学陈蕃 (字仲举) 吗?”稚珪笑着回答:“我只是把它们当作两部奏鼓吹的乐队,何必去效仿陈蕃?”有一次,王晏前来探访,奏着鼓乐。王晏听到庭院中蛙鸣,就说:“这太刺耳了。”稚珪却说:“我听所奏的鼓乐,恐怕还不如蛙鸣呢。”参见 〖陈蕃扫一室〗。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闲居自乐;也用以咏蛙鸣。

【典形】 鼓吹蛙、鼓奏鸣蛙、两部鼓吹、两部蛙、蛙成部、蛙吹、蛙鼓、蛙两部、蛙声为鼓乐、舞两蛙、一部鼓吹、一部蛙鸣、鼓吹池中蛙、春雨一池蛙、乱蛙成两部、群蛙鼓吹、蛙能鼓吹、秋蛙一部。

【示例】

〔鼓吹蛙〕 宋·梅尧臣《次韵和刘原甫紫微》:“所居汴水近,未有鼓吹蛙。”〔鼓奏鸣蛙〕 元·张可久《折桂令·幽居》:“画列青山,裀铺细草,鼓奏鸣蛙。”

〔两部鼓吹〕 宋· 陆游《久雨排闷》:“老盆浊酒且复醉,两部鼓吹方施行。”

〔两部蛙〕 宋·陆游《示客》:“一点昏灯两部蛙,客来相对半瓯茶。”

〔蛙成部〕 宋·张孝祥《东坡》:“暗井蛙成部,荒祠鸟作窠。”

〔蛙吹〕 清·唐孙华《长夏闲居杂感》:“笔苦蝇萦思变掷,草供蛙吹不须删。”

〔蛙鼓〕 清·朱彝尊《初夏》:“早有田田青荷叶,占断板桥西路。听半部新添蛙鼓。”

〔蛙两部〕 宋·苏轼《赠王子直秀才》:“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蛙声为鼓乐〕 唐·张祜《题李戡山居》:“自以蛙声为鼓乐,聊将草色当屏风。”

〔舞两蛙〕 宋·张元干 《次友人书怀》:“将军未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蛙。”

〔一部鸣蛙〕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晚游》:“万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鸣蛙鼓吹秋。”


【词语两部鼓吹】  成语:两部鼓吹汉语词典:两部鼓吹

猜你喜欢

  • 萧寺

    也作“萧家寺”。据传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称佛寺为萧寺。常用以歌咏寺院、佛寺。任孝恭少时在萧寺跟随萧子云法师读经论,明佛理,坚持蔬食斋戒,极为虔诚。任孝恭临淮(今安徽灵壁县)

  • 祖龙鞭石

    同“秦王鞭石”。明陈基《游狼山寺》诗之一:“为访祖龙鞭石处,拇窠履迹定何如?”

  • 坑赵

    源见“长平之祸”。指杀戮降卒。唐杜甫《聂耒阳书致酒肉》诗:“人非西谕蜀,兴在北坑赵。”【词语坑赵】   汉语大词典:坑赵

  • 杨岐

    源见“杨朱泣歧路”。岐,通“歧”。谓歧途。喻错误的道路。明王衡《郁轮袍》七出:“兄弟也,我替你磨穿墨踵,你为人莫守杨岐。”【词语杨岐】   汉语大词典:杨岐

  • 问鼎

    原指图谋王位,后则泛指企图夺权。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到达雒水,在周天子辖区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起周王室镇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

  • 椎牛飨士

    椎(chuí垂):槌子。飨(xiǎng想):宴请。此典指魏尚椎杀牛宴请将士。后以此典指犒劳军兵,鼓舞士气。 魏尚,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汉文帝时,为云中(郡,地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地区

  • 画荻

    《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后以“画荻”作为称颂母教有方的典故。宋.刘克庄《后村集》卷二十三《挽刘母王宜人》诗:“分灯照邻女,画荻训贤郎。

  • 对床之约

    源见“夜雨对床”。指朋友欢聚。清陈确《与韩子有云》:“闻今春驾过西湖,何不一枉东?,寻对床之约耶?”

  • 牵牛南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九《魏水》:“水上有梁,谓之渭桥,秦制也。亦曰便门桥。秦始皇作离宫于渭水南北,以象天宫。故《三辅皇图》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南有长乐宫,北有咸阳宫,欲

  • 心存阙

    同“心在魏阙”。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徒欲心存阙,终遭耳属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