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

粟(sù速):小米。泛指粮食。此典指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不吃周朝粮食。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有气节。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东)。国君有几个儿子,大子叫伯夷,小子叫叔齐。孤竹君去世,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不肯,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兄弟两人互相推让。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先后都逃走了。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周文王姬昌)。当伯夷、叔齐赶到那里,姬昌已去世,他儿子姬发(即周武王)即位,正准备出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拦马劝谏,可是姬发讨纣主意已定,坚持发兵东征,周武王平定商纣祸乱,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那是可耻的,他们坚持气节,不吃周朝之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南)。此典又作:“周粟不顾”。

【出典】:

史记》卷61《伯夷列传》2123页:“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以周朝王室为宗主),而伯夷,叔齐耻之,义(坚持气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例句】:

唐·李白《送张秀才从军》:“周粟犹不顾,齐珪安肯分。” 鲁迅《故事新编·采薇》:“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述宾 粟,谷类。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朝的粮食。比喻不事二主,从一而终。《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多用于人的操节方面。


【词语不食周粟】  成语:不食周粟汉语词典:不食周粟

猜你喜欢

  • 谈若悬河

    悬河:瀑布。谈话像瀑布那样奔泻不止,说个没完。陈田《明诗纪事戊签.何良俊》引《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探,结胜流而觞咏。”见“口若悬河”。《明诗纪事·戊签·何

  • 风不鸣条,雨不破块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汉.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关梁不闭,道不虏掠,风

  • 羔羊素丝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毛传:“素,白也。紽,数也……大夫羔裘以居。”孔颖达疏:“毛以为召南大夫皆正直节俭……既外服羔羊之裘,内有羔羊之德,故退朝而食,从公门入

  • 瓢箪

    同“箪食瓢饮”。三国 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此瓢箪。”【词语瓢箪】   汉语大词典:瓢箪

  • 离魂随梦

    源见“倩女离魂”。形容对情人的倾心痴情。元白朴《墙头马上》二折:“离魂随梦去,几时得好事奔人来?”

  • 认得金环

    源见“羊祜识金环”。旧时迷信谓认得前生遗物。唐元稹《赠严童子》诗:“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

  • 悬剑枝

    源见“季札挂剑”。借指亡友墓地。唐崔融《哭蒋詹事俨》诗:“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 故旧不遗

    故旧:故交,老朋友。遗:遗弃。 不遗弃自己的老朋友。 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亲亲之道。语出《论语.泰伯》:“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后汉书.刘秀之等传.论》:“虽故旧不遗,闻之前

  • 黄粱熟

    源见“黄粱梦”。喻指醒悟之时。宋王安石《怀钟山》诗:“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 椟藏

    源见“韫椟待价”。比喻怀才。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词语椟藏】   汉语大词典:椟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