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宋玉见到楚襄王。楚襄王责问他:“你的行为是否有不检点之处,为什么有人总在我的面前说你的不是呢?”宋玉没有直接作答,他用国中有人唱不同曲调的歌作比方,说明这是自己行为清高,不被人理解的缘故。《下里》、《巴人》,是战国时在楚国流行的通俗歌曲。后因用以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并列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通俗民间歌曲。今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可跟那‘小圈子’里的红男绿女一比,才深感自惭形秽,才知道我俩还不是‘阳春白雪’,仍是‘土八路’,‘~’!”△常用于谦称自己的作品。→老妪能解 雅俗共赏 ↔阳春白雪。也作“巴人下里”。


【词语下里巴人】  成语:下里巴人汉语词典:下里巴人

猜你喜欢

  • 仙童取露

    参见:真妃餐霞

  • 绮琴化洽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唐骆宾王《过故宋》诗:“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 墓木已拱

    《左传.僖公三二年》:“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秦穆公不接受蹇叔的谏诤,坚持派秦将孟明、西乞、白乙领兵袭击郑国。蹇叔哭着为三

  • 丁兰刻木

    汉应劭《风俗通.愆礼》:“世间共传丁兰克木而事之。”《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盛《逸人传》:“丁兰者,河内人也,少丧考妣,不及供养,乃刻木为人,仿佛亲形,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

  • 长房萸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

  • 蛰剑

    源见“丰城剑气”。埋藏在地下的宝剑。喻未展用的人才。唐黄滔《卢员外》:“且杰如韩信,未归汉祖以谁知;美若西施,不入吴宫而孰验?所以蛰剑而凌虚吐耀,焦桐而骇耳飞声。”【词语蛰剑】   汉语大词典:蛰剑

  • 杨朱泣岐

    同“杨朱泣歧路”。岐,通“歧”。唐李瀚《蒙求》:“墨子悲丝,杨朱泣岐。”【词语杨朱泣岐】  成语:杨朱泣岐汉语大词典:杨朱泣岐

  • 曹娥

    源见“孝女寻尸”。泛指孝女。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苗山窆石共千古,是时黄绢无曹娥。”【词语曹娥】   汉语大词典:曹娥

  • 梦鱼与梦鸟

    《庄子.大宗师》:“且汝梦为鸟而历乎天,梦为鱼而没於渊。”庄子通过《大师宗》的篇章,表达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向往自由生活的理想。后常用梦鱼、梦鸟喻向往自由的思想。《西崑酬唱集》卷下《与客启明

  • 耳鬓厮磨

    厮:互相。形容小儿女亲密相处的情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我的姐姐,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主谓 鬓,耳旁毛发处。厮,互相。两人耳朵和鬓发相互摩擦。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