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子虚乌有”。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名。后借指实际上不存在的人或物。宋苏轼《李公择过高邮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词语亡是公】 成语:亡是公汉语大词典:
同“青眼”。唐杨炯《祭汾阴公文》:“参两宫而承顾盼兮,历二纪而洽恩荣。郭有道之青目兮,蔡中郎之下迎。”【词语青目】 汉语大词典:青目
同“中圣人”。宋苏轼《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何人可复间季 孟,与子不妨中圣贤。”
缉(jī机):编织。也作“编柳”,即把用柳木制成的木片编结成书简。王僧孺(465-522年)字僧孺,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北)人。曾仕齐、梁,官至御史中丞。幼年聪慧,家贫,经常给人抄书来赡养母
同“琴高乘鲤”。唐皮日休《投龙潭》诗:“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
同“积微致著”。南朝 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夫圆极常动,七曜运行,离合去来,虽有定势,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岁,积微成著。”兼语 事物细微时不为人知,经长期积累发展,就会日益显著,被人
源见“惊以伯有”。指传说中春秋 郑大夫伯有死后变为厉鬼事。古代哲学家常用为“神不灭”的佐证。南朝 梁范缜《神灭论》:“伯有被甲,彭生豕见,《坟》、《索》著其事,宁是设教而已邪?”
《左传.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杜预注:“昭公之出,季孙行君事,佩玙璠祭宗庙。今定公立,复臣位,改君步,则亦当去玙璠。”后因
懂得应适可而止,不作过分的要求。《老子》第四十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词语知止】 汉语大词典:知止
源见“出山小草”。讽刺隐而复出者。宋陆游《岁暮感怀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己迫为韵》之五:“当时嘲小草,虽戏实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