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条鞭

一条鞭

明代中叶以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明代赋役繁苛,人民负担极为沉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改革赋役,到世宗嘉靖时期,南北都试行新法,最关键的就是一条鞭法。主要为简化税制,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将扰民最重的役逐步并入赋内。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称一条鞭法。嘉靖时始行于地方,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推行于全国。其特点为役并入赋和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它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它是继唐朝两税法之后的又一重大赋役改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一条鞭法未能彻底实施,且各地实行也不一致。

【出典】:

明史》卷78《食货志二》1902页:“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例句】:

明·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余闻诸长老云,徭赋之法,盖莫善于今之一条鞭矣。” 明·任源祥《赋役议》下:“久之,折色名项多,难于督并,乃隐其说于一条鞭。”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书河南府施志后》:“《明史》言,国初有里甲、均徭、杂泛三等,嘉靖时行一条鞭法,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词语一条鞭】   汉语词典:一条鞭

猜你喜欢

  • 上清

    48 ① 道家所称三清境之一。因以泛指仙境。唐代白居易《梦仙》诗:“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词语上清】   汉语大词典:上清

  • 羡鱼之网

    源见“临河羡鱼”。喻指实现愿望的行动。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

  • 让梨

    《后汉书.孔融传》:“融幼有异才”李贤注引“融家传”:“(融)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按照道理和规矩的意思)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事又见《文士传》

  • 之死不渝

    源见“柏舟”。指妇女丧夫至死守节不嫁。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见“之死靡它”。【词语之死不渝】  成语:之死不渝汉语大词典:之死不渝

  • 不死乡

    《楚辞.远游》:“仍羽人之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后因以“不死乡”指仙境。唐祝元膺《寄道友》诗:“两颔凝清露,玉炉焚天香。为我延岁华,得入不死乡。”【词语不死乡】   汉语大词典:不死乡

  • 流杯亭

    唐.陆广徵《吴地记》:“赵晔《吴越春秋》云:‘阖闾有女哀怨王先食蒸鱼,乃自杀。王痛之,厚葬于阊门外,其女化为白鹤,舞于吴市,千万人随观之。后陷成湖,号女坟湖。’流杯亭在女坟湖西二百步,阖闾三月三日泛舟

  • 锦纹回

    同“锦字书”。唐李峤《诗》诗:“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

  • 东篱

    源见“东篱菊”。指种菊处或菊圃。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柳永《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词语东篱】   汉语大词典:东篱

  • 文君早寡

    同“文君新寡”。清洪昇《长生殿.幸恩》:“奴家杨氏,幼适裴门,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见“文君新寡”。【词语文君早寡】  成语:文君早寡汉语大词典:文君早寡

  • 蒙子公力

    子公:是西汉人陈汤的字。陈咸长期担任外地的郡守,总想得到朝廷重用。当时车骑将军王音辅佐朝政,信任陈汤。陈咸多次用重金贿赂陈汤,并写信请求援引:“如蒙您出力,使我调入京城长安任职,那么就死而无憾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