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情而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汉代班固等撰《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可谓一举而两得者也。”《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


述补 做一件事收到两方面的功效。语本《战国策·秦策一》:“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高阳《粉墨春秋》:“方又接着说道:‘既然已经谢绝了他的重礼,索性再放了万墨林,既表示了你的清白,也顾全了你们之间的私交。~,何乐不为?’”△褒义。多用于说明做事的效果好。→一箭双雕 ↔鸡飞蛋打。 也作“一举二得”、“一举两便”、“一举两全”。


解释做一件事而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战国时,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王派陈轸到西边的邻国秦国求助,秦王对陈轸说:“你是秦国人,按理说咱们是老关系,可能是我没有才能,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你抛弃我而去侍奉楚王。现在齐、楚两国交战,有人说帮忙好,有人又说不好,你难道不能把忠心献给楚王的同时帮我出出主意吗?”

陈轸说:“大王您难道没听过管与(人名)讲的故事吗?有两只老虎为了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打算杀死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暴戾的动物,人是香甜的诱饵。现在两只老虎为了吃人而争斗,小的一定会死掉,大的一定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它,就会一下获得两只老虎。对您来说,没有花费刺杀一只虎的力气,却得到了杀死两只虎的名声。’现在齐、楚交战,必定有一方失败。等到一方失败,大王您再起兵救助他,那么您就会既获得救助一方的好处,又不会落下攻打另一方的坏名声。”

近义一箭双雕

例句

植树种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减少空气污染,一举两得,不应忽视,小城镇也不能例外。


【词语一举两得】  成语:一举两得汉语词典: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 如皋一笑

    同“如皋射雉”。清钱谦益《癸未除夕》诗:“三年病起扫愁眉,恰如如皋一笑时。”

  • 火宅

    比喻尘世。唐释寒山《诗》: “余劝诸稚子,急离火宅中。” ●《法华经·譬喻品》: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所烧,我皆拔济。” 三界: 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即众生存在的三种境界。佛

  • 扬尘沧海

    同“沧海桑田”。陈三立《次韵答金大润培金》:“扬尘沧海弹指间,苦对莺飞草长时。”

  • 悬鹑之衣

    源见“子夏衣”。形容衣服破烂。鹌鹑毛斑尾秃,似披着打满各色补丁的破衣,故称。清谭嗣同《仁学》一:“各遂其生,各均其利。杼柚繁而悬鹑之衣绝,工作盛而仰屋之叹消。”

  • 浑沌未凿

    同“混沌未凿”。梁启超《教育政策私议.教育次序第一》:“未自知有我纯然浑沌未凿境界。”

  • 一顾倾城国

    同“一顾倾城”。晋张华《轻薄篇》:“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 天铎

    《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失子为木铎。”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摇的木舌大铃。后因以“天铎”指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胡武平《上吕丞相启》:‘手提天铎,锵正始之

  • 王戎戏陌

    《晋书.王戎传》:“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王戎幼时与一群儿童在道边玩耍,孩子们见道旁李树上结了许多果子,便争着去摘

  • 著鞭

    源见“祖鞭先著”。谓着手进行,开始去做。后多以勉励人努力进取。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宋陆游《书事》诗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词语著鞭】   

  • 留侯志

    源见“留侯慕赤松”。指功成身退、辞官归隐之志。宋 张咏《赠刘吉》诗:“请料酒仙人,何如留侯志?”清吴伟业《神仙》诗:“赤松早见留侯志,何况商颜避世人。”